亚太传统医药 ›› 2025, Vol. 21 ›› Issue (10): 23-31.DOI: 10.11954/ytctyy.202510005

• 基础与实验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增味承气方治疗肠梗阻作用机制

龚颖,董越,张春彬,宣自华,李青,刘丛彬,谢冬梅   

  1.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25-10-10 发布日期:2025-10-17
  • 基金资助:
    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ZN006);安徽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团队项目(2022AH010036);

  • Online:2025-10-10 Published:2025-10-17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一种医院临床经验方治疗肠梗阻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学实验进行初步药效学评价。方法:通过TCMSP、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成分、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0工具获得成分-疾病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9.1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以及PPI网络图,并基于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使用PyMOL 2.5、AutoDockTools 1.5.7软件对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手术法建立大鼠粘连性肠梗阻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使用不同剂量增味承气方灌胃结合灌肠进行干预,以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为评价指标,并观察回盲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共获得增味承气方活性化学成分228种,药物靶点996个,疾病靶点2 461个,共420个交集基因;分析PPI蛋白作用网络发现SRC基因(编码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网络连接程度较高;通过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成分靶点结合能力较好;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增味承气方可降低指标血清炎症因子且不同程度改善回盲部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基础。结论:该医院临床经验方治疗肠梗阻是多靶点、多途径的,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多种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治疗肠梗阻的作用。?

关键词: 增味承气方;肠梗阻;网络药理学;PI3K-Akt信号通路;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