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传统医药 ›› 2024, Vol. 20 ›› Issue (12): 227-230.DOI: 10.11954/ytctyy.202412046

• 专论与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包形态功能与主要病证之考辨

胡城浚,刘娇,肖荟,王林志,黄婉清,李林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版日期:2024-12-05 发布日期:2024-12-20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82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2BABL206141);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江西省中医药青年骨干人才([2020]59号);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YC2023-S777)

  • Online:2024-12-05 Published:2024-12-20

摘要: 心包作为“第六脏”,历史上言而未明,有进一步挖掘发展的必要。从心包立论,纵论古今文献,总结得出,在形态上心包居于膻中,由外之经脉与里之膜络共同组成,具有代心受邪,代心用事,内寄相火的功能,心包为病,经脉层次多为热病,膜络层次多为神志异常。

关键词: 心包;心包络;心主;神志异常;心包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