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考察麸炒北苍术对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胃组织中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胃黏膜生长因子(EGF)的作用效果,初步探讨麸炒北苍术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分组法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麸炒北苍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4℃大黄浓缩液灌胃结合饥饱失常法(隔日禁食1 d,不禁水)造大鼠脾胃虚寒模型,连续给药7 d;协同7%冰醋酸隔日灌胃法造大鼠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模型,共给药4次。造模结束后隔日开始,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组连续给药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EGF、IL-1β和TNF-α 3种因子的表达。结果:观察大鼠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病理切片,发现相比于空白组,模型组出现较为明显的出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胃黏膜上皮细胞缺损严重。经过治疗,阳性对照组、北苍术低、中、高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修复现象,其中除低剂量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外,中、高剂量组效果均显著优于模型组,且其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病理切片显示北苍术提取物对于EGF、IL-1β和TNF-α 3种因子均具有治疗作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胃组织中EGF、IL-1β和TNF-α 3种因子的表达情况,发现模型组EGF因子表达最少,IL-1β和TNF-α因子表达最多,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药物组能够增加EGF因子,抑制IL-1β和TNF-α因子的表达。结论:麸炒北苍术对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部分作用机制在于提高EGF含量,下调IL-1β和TNF-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