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COP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脂多糖(LPS)多次气管滴注,空白组使用生理盐水代替。空白组不做处理,药物组给予地塞米松(5mg/kg)治疗,电针组取“双侧肺俞穴(BL13)”“足三里穴(ST36)”进行电针治疗(频率4/20 Hz),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麻醉大鼠,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和计数。随后,取肺组织的采集样本进行HE和Msson染色,并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IL-1β、HO-1、SOD、MDA的含量。使用WB检测肺组织中p-NF-κB、NF-κB及I-κBα蛋白含量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均显著增加(P<0.01),HE及Masson染色发现模型组表现出胶原沉积及肺泡结构明显破坏;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与电针组中NF-κB通路磷酸化被显著抑制(P<0.01),促进I-κBα的表达(P<0.05),IL-6、TNF-α、IL-1β及MDA的含量被显著抑制(P<0.001),HO-1、SOD含量显著增加(P<0.001),且逆转了LPS导致的肺泡结构破坏和胶原沉积。结论:电针能够通过抑制NF-κB蛋白的磷酸化,表现出治疗COPD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