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2197
国内刊号:CN 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Toggle navigation
亚太传统医药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题
常见问题回答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孙[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2015-2023年国内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品种概述
林晓霞,孙婉萍,张兢丹,张雪,张硕,路凯迪,谢明
2025, 21 (4): 251-256.
[摘要]
(
13
)
PDF
(1826KB)(
11
)
可视化
目的:对2015-2023年国内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品种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新药研发方向或研发定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5-2023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品种,分析该品种的注册分类、剂型分布、治疗领域等。结果:2015-2023年中药新药获批上市的品种共43个,注册类别以1.1类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方剂分布主要集中在理血剂、祛湿剂、补益剂;处方药味数多为6~14味,用药以甘草、麻黄、半夏、黄芩为主;适应证领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分泌、营养或代谢;处方主要来源于临床验方和新研制方;申请类型以单独申报为主;对比新版管理办法颁布前后发现中药新药NDA申报周期明显缩短。结论:2015-2023年国内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品种数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趋势,这是政策保障带来的良性循环。中药新药申请上市未获批的原因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等,有些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Select
国内糖尿病中成药品种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姚佳慧,孙婉萍,谢明
2025, 21 (4): 244-250.
[摘要]
(
12
)
PDF
(2195KB)(
11
)
可视化
目的:调查国内已上市糖尿病中成药品种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以“糖尿病”“消渴”“降糖”为检索词,检索中药处方数据库和中医药注册数据库,查询时间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并根据纳排标准,应用Excel创建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162种,有11种不同剂型,7个标准来源;其中31种被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42种相同剂型不同处方分布在不同标准中;8种存在同方异名或同方异效情况;28种为OTC说明书存在缺项和部分信息无指导意义;24种为“双跨”品种,其中《非处方目录》西洋参颗粒为注销品种;48种收录于《医保药品目录(2023)》,其中有19种同时被《基药目录(2018)》收录;有7个不同版本的《医保药品目录》和3个不同版本的《基药目录》收录了糖尿病中成药,两大目录的糖尿病中成药品种、剂型和处方种类收录有缓慢增长的趋势。结论:从国内糖尿病中成药剂型、标准来源、名称和处方种类方面分析,发现其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从政策和制度方面分析,政策和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糖尿病中成药的发展进度。建议加大研发力度并建立系统化再评价机制,鼓励研发新剂型新品种,加快对《非处方目录》《基药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的遴选并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加快3个目录的更新。
Select
基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从脾胃论治心肾综合征
孙毓忱,刘春华
2025, 21 (4): 190-193.
[摘要]
(
10
)
PDF
(2062KB)(
13
)
可视化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某一器官出现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另一器官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心肾与脾胃脏腑相关、经络相通,中焦升降影响心肾相交,阴火内生干扰君相安位,脾胃虚实关系顽固水肿,故基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探讨从脾胃论治心肾综合征,并据此提出证治思路应着眼于健运中焦、以维精血,交泰水火、宁安君相,升清降浊、分消水饮,以期为临床诊治心肾综合征提供裨益。
Select
王金权教授“从脾论治”原发性痛经经验拾萃
倪梦瑶,胡卓婷,孙燕,王金权,贾冰清,刘亚静
2025, 21 (4): 80-83.
[摘要]
(
11
)
PDF
(2001KB)(
10
)
可视化
原发性痛经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三晋王氏中医妇科王金权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寒湿凝滞等为标,并基于该病机理论“从脾论治”原发性痛经,辨证论治结合月经四期调制,独具匠心,临床疗效显著。介绍王金权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证经验。
Select
经颅重复针刺疗法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miRNA-335表达的影响研究
孙丹,李阳安,张逸,张爱洁,安嘉懿,胥红梅,廖洋洋,陈智,何双,胡可慧
2025, 21 (4): 63-67.
[摘要]
(
12
)
PDF
(1836KB)(
5
)
可视化
目的:探讨经颅重复针刺疗法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miRNA-335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样本量估算,选取90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组、针氧同步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针氧同步组在高压氧舱内治疗的同时行头部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观察外周血miRNA-335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MoCA评分及MBI评分,氧同步组较前升高(P<0.05),且均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3组患者外周血miRNA-335表达水平,针氧同步组显著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疗法与高压氧治疗同步进行,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血清miRNA-335表达水平,该指标在评估疗效及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Select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经筋推拿联合孙氏“侧卧推骶”复位手法治疗单侧骶髂关节错缝临床疗效
漆增银,伍萍香,刘志平,徐玉斌,石珊,孙绍裘
2025, 21 (4): 58-62.
[摘要]
(
13
)
PDF
(1723KB)(
6
)
可视化
目的:观察经筋推拿联合孙氏“侧卧推骶”复位手法治疗单侧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单侧骶髂关节错缝患者分为4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B、C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筋推拿+孙氏“侧卧推骶”复位手法;对照组A予常规理筋推拿+常规仰卧复位手法;对照组B予常规理筋推拿+孙氏“侧卧推骶”复位手法;对照组C予经筋推拿+常规仰卧复位手法。推拿放松1次/d,复位手法1次/2d,共14d。治疗结束比较4组患者总有效率、VAS、ODI及JOA评分;3个月随访,比较4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随访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P<0.05),但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4组患者治疗结束及3个月随访时,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上升(均P<0.05)。组间比较,VAS、ODI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及对照组C(P<0.01);JOA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及对照组C(P<0.01);对照组患者VAS、ODI评分组间比较,B、C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经筋推拿联合孙氏“侧卧推骶”复位手法能纠正单侧骶髂关节紊乱,缓解疼痛,改善骶髂关节功能,疗效可靠,较传统推拿后行复位手法治疗更有优势,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Select
顺筋致柔理念指导颈椎病中医治疗
陈国栋,王鑫,史瑞,陈耀龙,徐国银,孙其斌
2025, 21 (3): 209-212.
[摘要]
(
33
)
PDF
(2319KB)(
60
)
可视化
“柔”字指导伤科疾病治疗由来已久。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出发,探究“柔”含义的演变,在指导疾病治疗中意义颇深。进一步挖掘在中医学尤其《黄帝内经》中的运用,提炼出的以柔为导向的“柔筋”理念治疗颈椎病,以柔为导向,运用顺筋致柔治疗理念,使人体肝筋系统达到“柔”的稳态,能够有效指导患者康复。
Select
范刚启教授运用人迎穴位注射法治疗梅尼埃病临证经验
孙畅,胡效萌,陈思璇,范刚启
2025, 21 (3): 83-87.
[摘要]
(
43
)
PDF
(1966KB)(
70
)
可视化
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胀闷感、听力下降,病情结局往往是发作性眩晕消失,后遗头晕(提示患侧迷路已永久性损伤),听力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范刚启教授创立人迎穴位注射法治疗梅尼埃病,穴简力专,衷中参西,穴药并用,发挥气血同治、调整阴阳之功。已运用人迎穴位注射法治疗27例梅尼埃病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Select
传统大宗中药甘草副产物口腔溃疡膜制备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孙宇,赵丽,张娟,徐晓琴,石磊岭,卿德刚,哈木拉提·哈斯木
2025, 21 (3): 26-32.
[摘要]
(
59
)
PDF
(3244KB)(
108
)
可视化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构建Box-Behnken多元回归模型对甘草查尔酮口腔溃疡膜剂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探究不同的聚乙烯醇添加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对膜剂的成膜性、外观、韧性的综合评分的影响,并对最终产品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甘草查尔酮口腔溃疡膜剂的最佳工艺配方:聚乙烯醇添加量2.59g,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8g,甘油添加量0.46g。在此优化条件下,甘草查尔酮口腔溃疡膜剂成型综合评分预测值为94.5;甘草查尔酮口腔溃疡膜的重量差异度、溶解时间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标志性成分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质量分数均值为7.825mg/g,RSD为0.09%。结论:优化得到的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甘草查尔酮口腔溃疡膜剂。研究结果可为口腔溃疡膜剂开发及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Select
玉屏风散抗过敏性鼻炎作用的“量-效”关联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李欣悦,袁开智,王冰,关冬雪,孙艳涛
2025, 21 (3): 22-26.
[摘要]
(
62
)
PDF
(2210KB)(
94
)
可视化
目的:筛选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以卵清蛋白诱导小鼠AR炎症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体内炎症因子IgE、IL-4、IL-5、IFN-γ水平。采用HPLC法测定玉屏风散中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利用SPSS 27.0软件对上述含量结果和药效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玉屏风散治疗AR的主要活性成分。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与IL-5呈良好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697;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与IFN-γ呈现良好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52。结论:毛蕊异黄酮、白术内酯Ⅰ、升麻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可能是玉屏风散治疗AR的活性成分。
Select
孙奎主任医师基于三辨理论运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俞世亮,孙奎
2025, 21 (2): 48-52.
[摘要]
(
48
)
PDF
(2544KB)(
54
)
可视化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但未形成标准的统一诊疗方案。孙奎主任医师运用三辨理论认识该病病因病机,联合针刺及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效果确切。结合临床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梳理和总结孙奎主任医师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学术经验,以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Select
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诃子品质的影响研究
白央,孟爱莲,张雁君,尕藏卓玛,德白啦,孙群,高鹏,尼珍
2025, 21 (2): 24-30.
[摘要]
(
41
)
PDF
(2114KB)(
72
)
可视化
目的:以藏药诃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对诃子主要活性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开发以0.2%磷酸-甲醇(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1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诃子中没食子酸含量,并考察电子束辐照剂量对诃子活性成分、微生物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24.024~120.121μg/m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的RSD均<2.0%(n=6);采用电子束辐照(0、3、5 kGy)处理诃子,辐照剂量为3 kGy及以上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并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规定,没食子酸和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微生物数量、活性成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在两个贮藏点间(0个月和10个月)无显著性差异。贮藏0个月,3、5 kGy处理组水分含量升高,贮藏10个月,辐照处理组水分降低,与CK无显著性差异。电子束辐照剂量≥3 kGy能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保障诃子的药材品质。结论:电子束辐照可有效降低诃子药材中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能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电子束辐照可为诃子贮藏稳定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Select
巴戟天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段钰,孙红梅,赵志敏1,杨得坡,徐新军
2025, 21 (1): 236-241.
[摘要]
(
127
)
PDF
(1671KB)(
98
)
可视化
巴戟天为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补肾阳、强筋骨、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巴戟天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目前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建立科学全面的巴戟天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巴戟天用药安全有效至关重要。通过综述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针对巴戟天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后续巴戟天的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Nrf2信号通路的中药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研究进展
孙梦伟,许坤,卢子杰
2025, 21 (1): 188-195.
[摘要]
(
116
)
PDF
(1978KB)(
315
)
可视化
肾结石是肾脏中钙、草酸盐等晶体物质异常聚集形成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药在防治肾结石方面效果显著且存在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等优势。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是防治肾结石的重要通路之一。基于此,总结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防治草酸钙(CaOx)肾结石的最新进展。发现中药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调控细胞自噬及凋亡,抑制铁死亡,进而有效地防治肾结石。然而,目前关于具有中医特色的复方在肾结石防治中的研究尚显不足。今后研究重点应探索中药复方防治CaOx肾结石的潜在机制,以期为CaOx肾结石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Select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脓毒症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
邹子萌,刘然,李卫芬,孙妍,沈悦,许飚,朱桂松
2025, 21 (1): 134-141.
[摘要]
(
86
)
PDF
(3923KB)(
71
)
可视化
目的:利用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脓毒症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为脓毒症临床中医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收录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相关处方数据库。运用Excel整理并分析方药信息,包括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治则,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等;并利用R语言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0 345篇,纳入分析280篇,涉及中药215味,其中排名前10的中药分别是大黄、甘草、赤芍、厚朴、黄芪、芒硝、黄芩、丹参、地黄、枳实;四气以寒、温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肺为主,功效以清热、补虚、泻下为主,证型以热毒内盛证、瘀毒内阻证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组方为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地黄、红花。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适用于不同证型。结论: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以清热、泻下、化瘀、补虚为主,核心证型-处方有4类,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在核心证型-处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Select
疮愈膏有效成分促愈肛痈创面作用机制探讨
孙浩格,杨会举,崔世超,赵允阳,张苗
2024, 20 (9): 225-229.
[摘要]
(
22
)
PDF
(2422KB)(
50
)
可视化
肛周位置特殊,肛痈术后创面易受感染致愈合缓慢。疮愈膏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拟方,基于煨脓生肌理论,以缓解创面疼痛、加速创面愈合为治疗目的,合理配伍而成。经多次临床试验发现,疮愈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疗效显著,其主要有效成分以氨基酸类及多肽类、甾体类及脂肪酸类、黄酮类及酚酸类、萜类以及酚类化合物为主,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应激损伤及免疫调节、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通过总结疮愈膏药物有效成分,探讨其促愈机制,分析现存问题,以期为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拓宽临床思路。
Select
新安医家王任之论治不寐经验探析
刘秀芳,班文明,孙悦,倪代梅,尹慧敏,孙媛媛,郭灿,赵莉莉
2024, 20 (9): 135-138.
[摘要]
(
24
)
PDF
(2117KB)(
68
)
可视化
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不寐经验丰富,遣方用药具有特色。王任之认为不寐与心关系密切,同时与肝、肾、脾胃密切相关。治疗上多从心肝、心肾、心脾出发,注重疏肝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补益心脾,并适当安胃。临证善用药对,疗效显著。通过总结《王任之医案》中王任之对不寐的论治,试分析王任之治疗不寐的经验,并举验案三则。
Select
林爱珍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论治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
毛锡顺,鲍新坤,孙光军,林爱珍
2024, 20 (9): 94-97.
[摘要]
(
37
)
PDF
(1987KB)(
130
)
可视化
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是肛肠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机及论治思路,林爱珍教授认为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病机特点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司,温阳行气应为总的治疗原则,运用自拟方温阳通便汤以温阳行气、润肠通便,如此可使阳化气功能得以恢复,“阳化气,阴成形”达到平衡状态,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Select
基于HPLC特征图谱与制备分离技术川木通标准汤剂化学成分研究
李振雨,唐本欣,段志文,何民友,周湘媛,卢晓莹,陈向东,孙冬梅
2024, 20 (9): 42-47.
[摘要]
(
29
)
PDF
(1782KB)(
79
)
可视化
目的:建立川木通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结合柱色谱和制备色谱分离技术对未知特征峰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川木通标准汤剂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批川木通标准汤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川木通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将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料(ODS)的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对川木通标准汤剂特征图谱的特征峰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分析对分离得到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2批川木通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共标识出7个共有特征峰,其整体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经分离制备和结构分析,共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腺苷、落叶松树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和落叶松树脂醇,其中腺苷、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和落叶松树脂醇系首次从川木通中分离得到。结论:通过对川木通中极性较大的水溶性成分的研究,为川木通药材、饮片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Select
党毓起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经验:基于“火力、水气”理论
于盛卫,颜青,孙丽君,于佳乐,党毓起
2024, 20 (8): 137-140.
[摘要]
(
67
)
PDF
(1650KB)(
36
)
可视化
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其病机主要为脾肾虚衰、痰瘀互结,党毓起主任医师认为治疗儿童T1DM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病证结合,辨病、辨证、辨症与辨理化指标相结合,标本同治。基于“火力、水气”理论治疗,运用健脾益肾、祛瘀化痰之法,配合胰岛素强化降糖,中西医结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情趋于平稳。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典型病例三个方面介绍党毓起老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经验。
Select
基于AHP-熵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复方一枝蒿片成型工艺
杨瑞,周熙淮,朱正标,李苗苗,孙雅泉,张辉云,孙国香
2024, 20 (8): 36-42.
[摘要]
(
48
)
PDF
(2216KB)(
171
)
可视化
目的:优选复方一枝蒿片的最佳成型工艺,提高片剂可压性,降低中药片剂吸湿性,为后续生产、运输、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五类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休止角、卡尔系数、外观、脆碎度、崩解时限、吸湿性为考察指标,采用AHP-熵权法计算复合权重系数,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筛选出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复方一枝蒿片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辅料比例1∶4、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用量为0.41%、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3.59%;填充剂为微晶纤维素。将浸膏粉与过200目筛的辅料进行混合后,再过80目筛,用10.00 mm的冲模进行压片。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吸湿率3.35%,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6.83(平均RSD=0.96%,在±3%以内),与预测值接近,说明优选的制剂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结论:该试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复方一枝蒿片成型工艺方法稳定性好、重复性高,为复方一枝蒿片后续工业化生产、储存与运输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Select
熟地丹杞黄精胶囊抗疲劳功效研究
孙国强,董金颖,董建生
2024, 20 (8): 27-29.
[摘要]
(
64
)
PDF
(1624KB)(
59
)
可视化
目的:研究熟地丹杞黄精胶囊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选用SPF小鼠,随机分4组,1组为对照组,饲以蒸馏水,其余3组分别灌胃0.75、1.50、2.25 g/kg BW的胶囊内容物,30d后测定小鼠游泳时间、血乳酸及血清尿素氮、肝糖原的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25 g/kg BW组小鼠延长了负重游泳时间,减少了游泳后、休息后血乳酸值,以及游泳后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0.75 g/kg BW组小鼠可有效降低血清尿素氮值。结论:熟地丹杞黄精胶囊具有显著抗疲劳作用。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白芷方干预偏头痛大鼠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吴信华,刘渝,陈风晨,杨素德,曹馨慈,孙仁弟,黄广伟
2024, 20 (8): 10-16.
[摘要]
(
111
)
PDF
(2508KB)(
156
)
可视化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白芷方(BZD)治疗偏头痛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方法:构建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评价白芷方治疗偏头痛活性。通过在线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偏头痛相关疾病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将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芷方可升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血浆内皮素(ET)水平,降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同时升高脑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并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白芷方中天麻素、阿魏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20个关键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TGS2、RELA、JUN、MMP9、TNF等关键潜在靶点,调控206个GO项目和109条信号通路发挥干预偏头痛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白芷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对接结果良好。结论:初步探讨了白芷方对偏头痛的药效作用和潜在机制,为临床应用白芷方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Select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孙源源,倪昊翔
2024, 20 (8): 5-9.
[摘要]
(
80
)
PDF
(1865KB)(
202
)
可视化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疫情关键时期提出的全球抗疫新主张。中医药由于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和重要贡献,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造福人类健康的新使命,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厚基础、重创新、通人文、善交流”等多维需求。立足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与需求,探索“三育一体、多维融合”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创新性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中医药人才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Select
基于UP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葫芦茶质量标志物
林晗,何嘉莹,贾小舟,胡绮萍,钟春琳,李国卫,陈向东,孙冬梅,潘礼业
2024, 20 (7): 158-164.
[摘要]
(
65
)
PDF
(2884KB)(
46
)
可视化
目的:解析葫芦茶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填补葫芦茶质谱分析及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空白。方法:采用UPLC-MS/MS对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基于类药五原则筛选有效成分,查找其作用靶点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及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UPLC-MS/MS定性鉴别出葫芦茶中的18个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10个成分符合类药五原则及符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条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与清热解毒、利水消积功效相关的通路为Hepatitis B、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1 infection、Hepatitis C、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进一步分析得出葫芦茶的Q-Marker为桑黄素(Quercetin)、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 3-O-D-galactoside)、RoseosideⅡ(Roseoside A)、百蕊草素Ⅰ(Kaempferol-3-glucorhamnoside)、葫芦茶苷(Tadehaginoside)。结论:通过UPLC-MS/MS鉴别出葫芦茶的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查找出葫芦茶清热解毒及利水消积的通路,进一步探讨出葫芦茶的Q-Marker。
Select
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GSDMD-N蛋白表达的影响
谭金曲,刘丹妮,周桂娟,黄夏荣,罗敷,孙光华,钟培瑞,彭昕珂,曾亚华
2024, 20 (7): 12-16.
[摘要]
(
51
)
PDF
(1976KB)(
88
)
可视化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炎症反应以及对肺组织内GSDMD-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组、ALI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进行电针预处理,穴位选择双侧“尺泽”“足三里”穴,电针波形选择疏密波(疏波频率3 Hz,密波频率15 Hz),刺激强度以局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约1.0 mA),30 min/次,干预5 d后,电针预处理组尾静脉注射LPS制作ALI模型,ALI组正常喂养5d后造模,空白组仅正常喂养、不作其他处理。造模6 h后处死动物,取材送检: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别检测GSDMD-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LI组病理结果显示肺组织结构明显受损,肺损伤评分增高(P<0.01);血清IL-6、IL-18含量升高(P<0.05,P<0.01);GSDMD-N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ALI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损伤评分减小(P<0.01);血清IL-6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含量减少(P<0.05);GSDMD-N mRNA表达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组可以改善ALI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DMD-N蛋白表达有关。
Select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龚春霞,潘凌宇,孙叶红,韩燕全,汪电雷,汪永忠
2024, 20 (6): 174-180.
[摘要]
(
21
)
PDF
(2571KB)(
115
)
可视化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核心药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3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文献中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有效的方剂,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并使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处方61首,中药133味。关联规则分析出三项关联规则20条,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芪-白术-陈皮,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槲皮素、7-O-methylisomucronulatol、柚皮素和芒柄花黄素,核心靶点有鹅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肿瘤蛋白p53(TP53)和IL-1β,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核心药对组合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难治性痛风中医证候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杨杰,杜启明,孙威帅,王立强
2024, 20 (6): 73-77.
[摘要]
(
15
)
PDF
(1817KB)(
72
)
可视化
目的:探讨难治性痛风(RG)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为难治性痛风防治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肾病内分泌门诊及痛风(GA)门诊就诊的199名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RG患者46例、非RG患者153例,分析RG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阳虚、气滞、湿热、痰湿、血虚证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痛风组患者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更高,与非难治性痛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占比及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G患者高血压、脑梗死占比更高,且年龄、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明显高于非RG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非R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脑梗死、血瘀证、阴虚证以及年龄、血肌酐、尿素、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是RG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证、血瘀证、高血压、血尿酸是RG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RG患者年龄更高,合并症较多,阴虚证和血瘀证是RG发病的关键病机,有高血压病史和更高的血尿酸水平也与RG的发病密切相关。
Select
动眼神经麻痹中西医研究进展
孙金宁,张花治,曹水清,刘素珍,牛金明,米海舟,徐国惠
2024, 20 (5): 237-242.
[摘要]
(
40
)
PDF
(2168KB)(
344
)
可视化
动眼神经麻痹常会导致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复视、眼肌麻痹等疾病。其较常见病因为动脉瘤压迫、高血压、糖尿病、外伤、炎症等及其他不常见疾病。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针刺、灸法、推拿、中药方剂和联合治疗)与西医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现从动眼神经麻痹的中医、西医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综述该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西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更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神经母细胞瘤作用机制
孙天霞,秦华聪,卢佳宏,段启栋,赵雨,刘志美,杨晶晶,慧芳,惠歌
2024, 20 (5): 169-174.
[摘要]
(
22
)
PDF
(2473KB)(
98
)
可视化
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人参皂苷Rg1与神经母细胞瘤(NB)的核心靶点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Mapper等数据库筛选Rg1治疗NB的作用靶点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核心靶点筛选、Hub基因预后模型以及分子对接模型,分析Hub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作用机制。结果:初步筛选出Rg1-NB交集靶点129个,GO、KEGG分析结果发现Rg1可能通过PI3K/Akt、MAPK、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过程;PPI互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生物节律、酪氨酸蛋白激酶等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对Rg1治疗NB作用靶点进行Hub基因筛选以及基因、表型分析,发现Rg1治疗Hub基因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预后模型分析发现STA3高表达组的NB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说明STAT3为预后保护因素,且Rg1与STAT3有9个结合位点,结合自由能为﹣6.57 kcal/mol,结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数据库筛选出3个人参皂苷Rg1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核心靶点依次为AKT1、MTOR、STAT3,进一步通过建立核心基因预后模型、分子对接实验及GO、KEGG分析表明,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功能,影响神经母瘤细胞的发展,为Rg1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分子机制、药物靶点的选择及新型治疗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还原
跳至
页
第1页
共17页
共492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