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2197
国内刊号:CN 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Toggle navigation
亚太传统医药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题
常见问题回答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中医象棋设计、应用前景与策略探讨
王小强,唐红梅,白雪
2023, 19 (5): 13-16.
[摘要]
(
193
)
PDF
(1680KB)(
432
)
可视化
中医文化创意产品是中医思维、知识与文化的独特载体,在设计时也可被赋予与时俱进、引人入胜和融入生活的功能。在象思维指引下,以中国象棋作为创意原型,整合气、阴阳、五行、六气、藏象、经络、玄府以及取象比类、阴阳平衡、正邪交争等中医象思维元素与认知方法,设计出一款名为“中医象棋”的棋类游戏。对比中国象棋诸多价值与发展历史,来推测中医象棋在当今文化、教育、养生、娱乐、竞技等领域所具有的应用前景,并从国家政策、中医教育、创业岗位、文化活动等方面分析此文创产品的事业发展策略,以期促成中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复兴。
Select
菟丝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国瑞,俞爽,胡娟娟,韩啸天,刘莉,齐滨
2024, 20 (12): 243-248.
[摘要]
(
188
)
PDF
(2299KB)(
130
)
可视化
菟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采用“酒渍服”方式炮制菟丝子。黄精汁浸制法、酒浸炒做饼、酒煮法、盐炒法等炮制方法在古籍均有记载。古人认为菟丝子炮制后平补阴阳,能增强补肾固涩作用。菟丝子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多糖、生物碱、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等。菟丝子具有免疫调节、改善心肌缺血、抗衰老、保肝明目、补肾固涩等药理作用。在整理文献资料基础上,论述菟丝子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等,以期为菟丝子特色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应用以及菟丝子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黄精成方制剂分析
赵秋华,张忠伟,薛强,盘家萍
2024, 20 (12): 203-208.
[摘要]
(
175
)
PDF
(1804KB)(
100
)
可视化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含黄精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为其综合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黄精的成方制剂,对含黄精成方制剂的名称、处方组成、黄精炮制品选材、常用配伍药、剂型、功效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归类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黄精的成方制剂有31个(通过若干药味组成、功能主治一致,仅剂型存在差异的制剂则合并为某方,合并后统计含黄精处方为21个),处方组成的药味数少则有4味,多则有22味;选材主要为黄精(57.14%);常用配伍药有黄芪(炙黄芪)(57.14%)、地黄(熟地黄)(52.38%)、枸杞(42.86%)等;剂型有片剂(35.48%)、胶囊剂(25.81%)、颗粒剂(22.58%)等;功效以滋补肝肾(85.71%)和补气(57.14%)为主。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黄精的成方制剂较少,黄精选材名称不够规范,剂型分布少,制法简单,无黄精有效成分作为含量检测指标,应加强黄精在复方制剂中的综合开发研究。
Select
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刘馨
2024, 20 (12): 1-6.
[摘要]
(
161
)
PDF
(2048KB)(
141
)
可视化
“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卫生和医学教育部传统医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2010年后中医药才在伊朗取得合法保障,因此伊朗的中医药传播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伊朗北部城市的青年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探讨分析中医药在伊朗的传播现状。研究发现,中医药文化向伊朗传播存在传播媒介单一、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稀缺、中伊两国医学院校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调查分析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现状,针对传播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中医药在伊朗传播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肥胖症可视化分析
赵静雯,屈亚楠,刘彦晶
2024, 20 (12): 174-181.
[摘要]
(
146
)
PDF
(3330KB)(
87
)
可视化
目的:应用CiteSpace探索中医外治法治疗肥胖症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中在2000年1月1日—2024年3月16日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文献,运用CS绘制可视化图谱,并统计分析作者、机构、文献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等。结果:共2 033篇文献纳入研究。在作者可视化中,刘志诚、徐斌、梁凤霞、周仲瑜、黄伟发文量≥20篇;在机构可视化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文量≥30篇;本领域研究主要关键词为:穴位埋线、肥胖、电针、针灸疗法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穴位埋线、针刺疗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结论:今后应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增加多种外治法的对比及联合运用,以及深入研究糖脂代谢机制等。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更好服务于临床。
Select
南药牛大力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梁嘉颖,杨东鑫,朱凤仪,康针珍,宫俊
2025, 21 (2): 243-248.
[摘要]
(
140
)
PDF
(2025KB)(
102
)
可视化
综述牛大力的保健、药理及毒理作用,旨在探讨其在免疫调节、抗疲劳、治疗呼吸和血液系统疾病、护肝、抗炎以及抗抑郁等方面的应用及潜在机制。通过检索和分析关于牛大力的研究文献,总结其主要保健、药理及毒理作用,重点讨论其中黄酮类和多糖成分的功能,并分析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牛大力中的黄酮类和多糖成分显著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表现出较强抗疲劳效果,并能通过多种途径镇咳平喘、降低血糖、保护肝脏、减轻炎症和抑郁症状等。具体表现为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延长耐力时间、抑制酶活性、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情绪状态等。毒理学研究表明,牛大力在正常剂量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牛大力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深入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解析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促进其在保健食品和中药临床领域的应用开发。
Select
中医药诊治室性早搏研究进展
黄一婷,曾建斌
2025, 21 (1): 223-227.
[摘要]
(
139
)
PDF
(1643KB)(
133
)
可视化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心跳停搏感,甚至黑矇晕厥、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通过查阅、整理与分析中医药诊治室性早搏的文献,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室性早搏病位在心,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痰饮瘀火扰心,心神不宁。室性早搏的分型虽尚未统一,但主要可分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气血两虚证等。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采用口服中药为主,针刺、揿针、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为辅,使其阴平阳秘,心神安宁。
Select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概述与开发初探
熊晓妹,吴欢欢,黄怡,冯芸,朱圣姬,杨婷,李莉娥,李禹琼
2024, 20 (12): 6-11.
[摘要]
(
134
)
PDF
(1677KB)(
242
)
可视化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理论历经时代洗礼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杰出代表。开发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国家政策重点鼓励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传统中药古代经典名方申报和审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热度持续高涨。通过系统梳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当前的国家政策、申报和审批情况,以及从法规的角度介绍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药学、非临床和临床方面的研发要求,并简要介绍当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审评和审批制度,以抛砖引玉,为古代经典名方从方剂成功转化成中药新药提供借鉴和参考。
Select
巴戟天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段钰,孙红梅,赵志敏1,杨得坡,徐新军
2025, 21 (1): 236-241.
[摘要]
(
127
)
PDF
(1671KB)(
94
)
可视化
巴戟天为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具有补肾阳、强筋骨、抗抑郁等多种药理作用。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到巴戟天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目前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建立科学全面的巴戟天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巴戟天用药安全有效至关重要。通过综述巴戟天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针对巴戟天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后续巴戟天的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Select
海洋中药及药用资源古今应用探析
吕轶峰,罗轶,李丽莉
2025, 21 (1): 200-204.
[摘要]
(
126
)
PDF
(1940KB)(
147
)
可视化
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海洋中的新药物,以应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需求。中国作为一个对海洋药物应用历史悠久的国家,近年来取得显著的成果。然而,由于缺乏中药性味归经理论的指导,这些新发现的海洋药材在临床应用中无法与其他中药材有效配伍和成方,限制海洋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及近代本草著作分析,结合现代药理学、生药学对海洋药物的研究情况,探讨当前海洋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希望能为现代海洋资源的药用价值尤其是海洋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Select
国内外传统、补充及替代医学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应用状况及进展
王秀兰,刘浩,张腾月,朱革
2023, 19 (6): 1-5.
[摘要]
(
125
)
PDF
(1955KB)(
367
)
可视化
目的: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传统、补充与替代医学(TCAM)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利用状况及最新进展,以期促进传统医学在治疗人类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关键词搜索,根据索引结果,对TCAM在中、印、日、韩、美、马来西亚、欧盟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TCAM在不同国家疫情防控中的合法地位和应用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TCAM相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正日益得到国际医学同仁的认同;为了让西方主流医疗机构认可TCAM,TCAM研究者应重点关注循证研究、临床验证、疾病描述等方面,为TCAM的推广做出更多的努力。
Select
大健康背景下广东省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郭远俊,张喆宇,林彬
2024, 20 (12): 12-16.
[摘要]
(
123
)
PDF
(1957KB)(
104
)
可视化
目前,银发人群日渐增多,面对养老休养场所无法满足银发人群社会需求的现实困境,从中医药文化角度提出结合康养产业回归乡土,以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为支点的解决方案,融合“治未病”理念打造养生养老宜居胜景的同时,也为乡村医疗、人才就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结构。通过探讨广东省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关联以及以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大健康背景下的广东省政策导向、银发人群需求、乡村产业发展趋势等现状,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探索出3条可行性路径,包括加强地方医联体、分级诊疗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优化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基础;结合“治未病”理念与美丽乡村战略,以地方中医药文化特色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品质;强化产教研融合与人才教培,建立人才可持续培养机制。
Select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中医研究进展
郑雨煊,王文荣
2025, 21 (1): 218-223.
[摘要]
(
122
)
PDF
(1881KB)(
58
)
可视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胃癌前状态,备受临床关注。中医将CAG分为不同证型,既往多项研究认为,脾胃虚弱证为CAG的发生、传变之源,早期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的下一步传变,甚至起到逆转作用。中医治疗随证加减用药,对症状及病理改善均起到明显疗效,具有其特色优势,故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微生态认识、血清学检查、胃镜检查等相结合,分析各指标及镜下表现等与中医辨证的关联性,并从中医病因病机、用药、选方、外治法等综述CAG脾胃虚弱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CAG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偏头痛中医学病机及治疗
高睿睿,王恩龙
2025, 21 (1): 172-175.
[摘要]
(
120
)
PDF
(1601KB)(
52
)
可视化
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其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副作用大且不易根治。络病理论是中医学中广泛应用的理论,偏头痛发病与其密切相关。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分析,偏头痛的中医基本病机是络脉受阻、不通则痛,络脉亏虚、不荣则痛。以疏经通络、通则不痛,补虚养络、荣则不痛的原则治疗偏头痛,旨在提高疗效,为中医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Select
反药同方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以黑顺片为例
李晓丽,张丽,王瑞杰,魏志强
2025, 21 (1): 242-246.
[摘要]
(
119
)
PDF
(3488KB)(
107
)
可视化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黑顺片与半夏、贝母、瓜蒌、天花粉、白及、白蔹同方配伍情况,探讨附子的临床应用及反药配伍治病情况,旨在促进中医院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方法:在处方点评系统中抽取中药门诊2021年12月-2023年9月含有黑顺片的处方,筛选其中黑顺片与其反药同方配伍处方,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含黑顺片的处方共2 486张,其中黑顺片与其反药371张,开具反药配伍的主要科室是专家门诊,黑顺片-法半夏同方处方数最多,黑顺片与反药配伍多用于治疗脾肾两虚证、阳虚寒湿证,连续开具处方最多30天,用量均在规定范围内。结论:黑顺片反药配伍不是绝对禁忌,通过准确辨证,做好用药交代及监护,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Select
“非遗”视角下蜂疗现状调查与社群传习特征分析
胡赟,徐欣云,张燕燕,王钰婷,何小菁
2025, 21 (1): 5-10.
[摘要]
(
117
)
PDF
(1996KB)(
194
)
可视化
目的:调查蜂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现状和传习特征,提出代表性项目培育、均衡化管理、分类保护的建议,为蜂疗群体的壮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网络检索法统计蜂疗非遗项目数量,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入挖掘蜂疗社群的传习特征。结果:各级别蜂疗非遗项目仅为17个,数量偏少,但分级分类保护特征明显,近五年来整体发展趋势较好。群体中无专业背景或非医专业背景占比较多,但医疗类专技人员比例也较多。蜂疗领域的工作性质分类中,以蜂疗宣传推广、蜂产品生产经营和养蜂群体最多。结论:蜂疗社群兼具民间组织、知识组织和学术协会的三种特性。可依托蜂疗的特殊性确定社群边界、内部分层和群体秩序。“养习通医”和“继学开新”是蜂疗社群中两大主要身份和传习特征。
Select
基于Nrf2信号通路的中药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研究进展
孙梦伟,许坤,卢子杰
2025, 21 (1): 188-195.
[摘要]
(
116
)
PDF
(1978KB)(
314
)
可视化
肾结石是肾脏中钙、草酸盐等晶体物质异常聚集形成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药在防治肾结石方面效果显著且存在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等优势。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是防治肾结石的重要通路之一。基于此,总结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防治草酸钙(CaOx)肾结石的最新进展。发现中药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调控细胞自噬及凋亡,抑制铁死亡,进而有效地防治肾结石。然而,目前关于具有中医特色的复方在肾结石防治中的研究尚显不足。今后研究重点应探索中药复方防治CaOx肾结石的潜在机制,以期为CaOx肾结石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Select
基于《中华医典》脱发治疗方剂用药规律挖掘及医院制剂开发组方探析
马小兵,刘文武,张小波,王世贵,汪欢,佘金燕
2025, 21 (1): 127-133.
[摘要]
(
116
)
PDF
(1886KB)(
127
)
可视化
目的:基于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脱发的用药规律,并结合中药制剂技术探索治疗脱发的医院制剂。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中华医典》中治疗脱发的方剂,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药物的用药频次、中药属性(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传统制剂技术要求初步拟定治疗脱发的医院制剂处方。结果:纳入内服方剂38首,外用方剂84首。药物性多温或微温,味以甘、辛为主,归经多入肝肾脾经。口服润肠通便、扶正解毒;外用行气祛风,解表散寒。聚类分析得到内服和外用基础方各2首,结合现代医院制剂要求、用药特点等初步拟定医院制剂新方3个。结论:探析治疗脱发方剂用药规律以用于医院制剂组方切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符合现代治疗脱发的用药思维。
Select
金线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任怡菲,沈嘉艳,张晓宇,李贞民,李兆福,解静,谢招虎
2024, 20 (8): 251-255.
[摘要]
(
116
)
PDF
(1850KB)(
532
)
可视化
金线莲是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又称之为金耳环、金线虎头蕉、金丝线等,外观呈小巧金黄色叶片,网状叶脉。金线莲作为一个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而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民间,该研究对金线莲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发现金线莲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甾体类化合物等成分,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金线莲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感染、降血糖、心血管保护、抑瘤、降脂、抗氧化、保肝脏和免疫调节作用等。对金线莲活性成分提取方式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总结,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Select
白虎加地黄汤历史沿革及组方配伍意义
王茹,陈杰,高佳,周颖靓,张思佳,张伟
2024, 20 (1): 194-198.
[摘要]
(
116
)
PDF
(2118KB)(
238
)
可视化
白虎加地黄汤最早来源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生地黄、甘草和粳米5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邪热郁久、气血双燔证,具有清气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此后,历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不断进行延续与推崇,临床应用亦延伸至今。通过历史沿革、方证释义、主治演变、组方配伍意义等多方面对白虎加地黄汤进行阐述总结,在“态靶辨治”的理论指导下,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深度交叉融合,进一步为现代临床用药的深入拓展开辟新思路与新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白虎加地黄汤的药效优势与临床价值。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通知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亚太传统医药》审稿专家登记表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关于疑似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