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根及根茎类中药基原及药用部位统计分析
梁威
2022, 18 (8): 168-172. [摘要] (690) PDF (1028KB)(330)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中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数量和基原,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记载的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数量、基原、药用部位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以归类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记载52科169种根及根茎类中药,占其收载的616种药材和饮片的27.44%。根及根茎类中药数量最多的6科分别是百合科17种、毛茛科14种、伞形科12种、豆科10种、天南星科10种、姜科9种、菊科8种。有47种根及根茎类中药含2个及以上基原,占比27.81%,且以川贝母的6个基原最多。根及根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根、块根、根茎、块茎和鳞茎,其中有32科73种以根或块根入药、20科46种以根茎入药、17科27种以根和根茎入药、7科23种以块茎或鳞茎入药,分别占比43.19%、27.22%、15.98%、13.61%。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药材和饮片中根及根茎类中药数量多达52科169种,药材的基原和药用部位较为复杂,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具体记载内容,发掘该类药材的开发应用价值。
基于UHPLC-HRMS探讨水杨梅根水提物对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陈欣欣,黄彩莹,仇雯霞,谢雪焜,李定桦,陈闯
2022, 18 (5): 20-26. [摘要] (405) PDF (2578KB)(276)
目的:基于UHPLC-HRMS技术,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探讨水杨梅根水提物对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连续灌胃3d后腹主动脉采血。利用UHPLC-Q-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正、负离子扫描模式采集SD大鼠血浆样本信息。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学生t检验(Students t-test)方法筛选血浆中差异代谢物。使用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平台MetaboAnalyst 5.0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根据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且学生t检验P<0.05的筛选条件,正离子模式下,给药组对比空白组检测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白花前胡素A等17个差异代谢物上调,桃柁酚等12个差异代谢物下调;负离子模式下,检测鉴定出1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乙氧基-10-姜酚等10个差异代谢物上调,16-Hydroxyhexadecanoic acid等7个差异代谢物下调。代谢通路分析显示,水杨梅根可影响到脂肪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4条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为潜在的代谢通路(通路影响值>0.10)。结论:该研究基于UHPLC-Q-Exactive MS技术检测鉴定出45个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从代谢组学角度和小分子层面探讨了水杨梅根水提物对大鼠血浆代谢的影响,为水杨梅根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长桑君脉法之“脉息术”的临床应用
杨峥,路玫,李树森,陈梅,钱月慧,赵凯
2022, 18 (8): 144-147. [摘要] (269) PDF (987KB)(221)
通过临床,以长桑君脉法的“脉息术”诊断患者是“少气”或“脉躁”来指导用药。笔者认为“少气”的患者可用建中汤类方剂及针灸取足六经穴位,“脉躁“的患者可用柴胡汤类方剂及针灸取手六经穴位。同时应用脉诊图作为诊疗基础,增加了脉法学习的易懂性、直观性,也加强了临床诊断的明确性、客观性,且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治疗特点,可供临床借鉴用之。
中药莪术本草考证
林敬祯,黄鼎,谭勇,吴霞,陈奎奎,姚绍嫦
2023, 19 (3): 189-192. [摘要] (212) PDF (2387KB)(272)
中药莪术在中医临床中为常用药,其基原之一的广西莪术被遴选为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种类。中药莪术为多基原植物,在古代曾与其他姜黄属植物发生混淆,其基源植物出现混乱,以及产地发生变化。为追本溯源,便于临床应用,因此经查阅各代本草及结合近代相关资料,证明中药莪术在古代主流产品为蓬莪荗;莪术道地产区于唐起源于西戎,清后形成为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古代广西莪术的药用部位为根茎,功效主治基本相同。该考证为中药莪术正本清源,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基于藏药“味性化味”理论探讨拉美丸组方及功效
仁青姐,南兴加,环格措,仁青加
2023, 19 (4): 47-51. [摘要] (212) PDF (2014KB)(177)
目的:探讨藏药拉美丸组方形成及其药用功效。方法:查阅藏医古籍文献,用文献搜索与整理的方法分析拉美丸的配方来源及其组成,应用藏药“味性化味”药性分析系统,分析拉美丸临床功效。结果:拉美丸最早来源于蒂玛丹增彭措的《甘露白玻璃》,由沉香、肉豆蔻、广枣、石灰华、木香、诃子等24味藏药材组成。药性分析显示,六味以甘、苦为主,三化味以苦化味为主,十七效以凉、钝、重、稀等为主。方剂对治疗赤巴的热性和锐性,以及隆的轻性效果良好。结论:藏药拉美丸对萨滞布病及白脉病疗效良好,可为拉美丸藏药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中医象棋设计、应用前景与策略探讨
王小强,唐红梅,白雪
2023, 19 (5): 13-16. [摘要] (193) PDF (1680KB)(432)
中医文化创意产品是中医思维、知识与文化的独特载体,在设计时也可被赋予与时俱进、引人入胜和融入生活的功能。在象思维指引下,以中国象棋作为创意原型,整合气、阴阳、五行、六气、藏象、经络、玄府以及取象比类、阴阳平衡、正邪交争等中医象思维元素与认知方法,设计出一款名为“中医象棋”的棋类游戏。对比中国象棋诸多价值与发展历史,来推测中医象棋在当今文化、教育、养生、娱乐、竞技等领域所具有的应用前景,并从国家政策、中医教育、创业岗位、文化活动等方面分析此文创产品的事业发展策略,以期促成中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复兴。
菟丝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陈国瑞,俞爽,胡娟娟,韩啸天,刘莉,齐滨
2024, 20 (12): 243-248. [摘要] (188) PDF (2299KB)(130)
菟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采用“酒渍服”方式炮制菟丝子。黄精汁浸制法、酒浸炒做饼、酒煮法、盐炒法等炮制方法在古籍均有记载。古人认为菟丝子炮制后平补阴阳,能增强补肾固涩作用。菟丝子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多糖、生物碱、挥发油、木脂素、有机酸等。菟丝子具有免疫调节、改善心肌缺血、抗衰老、保肝明目、补肾固涩等药理作用。在整理文献资料基础上,论述菟丝子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等,以期为菟丝子特色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应用以及菟丝子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从肝论治肺癌
杨婧,王智,舒译,曹建雄
2022, 18 (5): 125-128. [摘要] (179) PDF (1864KB)(24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学“肺积”范畴。曹建雄教授擅长肺癌的中医辨证辨病治疗,认为肺癌病机以气虚、阴虚为本,气、痰、瘀、毒为标,本虚标实。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相关。其中,气、痰、瘀的形成均与肝密不可分,肺癌关涉脏腑中肝仅次于肺,肝气郁结在肺癌发病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从肝论治肺癌,应用疏肝理肺、清肝泻肺、柔肝养血、滋补肝肾四治法,达到阴阳和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认同研究
魏明珠,张宗明
2023, 19 (4): 1-6. [摘要] (175) PDF (1679KB)(30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认同取得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学使用历史、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疗效确切、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方式相结合,以及中医药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因素。根据中医药传播认同现状得出,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须由表及里,构建深层次认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多领域、宽范围认同;在后疫情时代,应构建持续牢固的中医药文化认同。
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黄精成方制剂分析
赵秋华,张忠伟,薛强,盘家萍
2024, 20 (12): 203-208. [摘要] (175) PDF (1804KB)(100)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含黄精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为其综合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黄精的成方制剂,对含黄精成方制剂的名称、处方组成、黄精炮制品选材、常用配伍药、剂型、功效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归类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黄精的成方制剂有31个(通过若干药味组成、功能主治一致,仅剂型存在差异的制剂则合并为某方,合并后统计含黄精处方为21个),处方组成的药味数少则有4味,多则有22味;选材主要为黄精(57.14%);常用配伍药有黄芪(炙黄芪)(57.14%)、地黄(熟地黄)(52.38%)、枸杞(42.86%)等;剂型有片剂(35.48%)、胶囊剂(25.81%)、颗粒剂(22.58%)等;功效以滋补肝肾(85.71%)和补气(57.14%)为主。结论: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含黄精的成方制剂较少,黄精选材名称不够规范,剂型分布少,制法简单,无黄精有效成分作为含量检测指标,应加强黄精在复方制剂中的综合开发研究。
中药旋覆花的本草考证
何小磊,任存霞,张曾亮,朱宗元
2022, 18 (8): 191-195. [摘要] (173) PDF (1044KB)(17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旋覆花的释名、基原、道地性与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功效主治进行考证,为临床应用旋覆花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旋覆花基原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icaL.的干燥头状花序。旋覆花的产地目前已不局限于湖北随州、河南,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古今对旋覆花“苦、辛、咸,微温”的性味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旋覆花功效主治为:“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临床应用旋覆花还用到其“通血脉,益色泽”的功效,因此应补充完善旋覆花功效主治。
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刘馨
2024, 20 (12): 1-6. [摘要] (161) PDF (2048KB)(141)
“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卫生和医学教育部传统医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2010年后中医药才在伊朗取得合法保障,因此伊朗的中医药传播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以伊朗北部城市的青年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探讨分析中医药在伊朗的传播现状。研究发现,中医药文化向伊朗传播存在传播媒介单一、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稀缺、中伊两国医学院校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调查分析中医药文化在伊朗的传播现状,针对传播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中医药在伊朗传播提供参考。
经典名方百合固金汤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郭明鑫,吴霞,沈颖,胡志强
2023, 19 (4): 197-203. [摘要] (157) PDF (1760KB)(731)
百合固金汤(BGD)始记载于《慎斋遗书》中,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功效,主治肺肾阴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临床症状有咳嗽气短,咽喉肿痛,痰中带血或咯血。现代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深入探索和拓展,常用于治疗肺癌、肺结核、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病、慢性咽喉炎和自发性气胸等有较好疗效。基于古典医案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对百合固金汤的历史演变、方证释义、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为其后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秦国政教授基于“前列腺水瘀论”治疗前列腺增生经验
徐磊,李兰兰,李利超,张悦,秦国政
2022, 18 (5): 137-140. [摘要] (156) PDF (2056KB)(281)
介绍秦国政教授基于“前列腺水瘀”的思想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经验。秦国政教授在临床中常以“水瘀论”为指导治疗前列腺增生,认为前列腺增生的病机关键除了肾虚血瘀外,也应关注水邪为患、水瘀互结。前列腺增生既可由肾虚病血,继发水患,亦可由肾虚病水,继发水患。秦教授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时,首先抓住肾虚之根本,投以补肾之品,培固其根,再根据病理演化过程,从寒热辨治,认为先水后血治其水,先血后水治其血。秦国政教授以该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故附典型案例一则,以期对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诊治有所启发。
“青龙摆尾”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马征,颉旺军
2022, 18 (6): 212-215. [摘要] (154) PDF (1646KB)(544)
青龙摆尾属于“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可激发经气、催气通关过节,在治疗各种由肌肉、肌腱、筋膜痉挛导致的运动系统疾病及由气血不畅所导致的其他疾病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运用“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脑卒中并发症有独特确切的疗效及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青龙摆尾”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很少涉及对“青龙摆尾”针法作用机制的全面阐释,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作用机理,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青龙摆尾”针刺手法的研究文献,以期对“青龙摆尾”手法有个综合认识。
上焦宣痹汤治疗肺失宣降型梅核气经验探析
詹家仪,亢学良,陈向云,李尧锋
2022, 18 (5): 121-124. [摘要] (153) PDF (1623KB)(341)
梅核气是一种咽喉部有紧绷感或异物感的功能性疾病。该病多为肝气郁结、痰气交阻于喉间所致,一般无痛感,不伴随吞咽功能障碍,但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基于圆运动学说的气机升降斡旋理论,就肺失宣降型梅核气进行辨证论治,肺金右降失施,则肝木左升无源,进而四维运转不利,影响中气斡旋。运用上焦宣痹汤清宣肺痹,佐以疏肝理气之药以助肺气敛降,运轮复轴。同时配伍健运中轴脾胃之药,运轴行轮。轴轮同调,从而促进人体气机周流运转。以此辨治梅核气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梅核气提供参考。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外治法治疗肥胖症可视化分析
赵静雯,屈亚楠,刘彦晶
2024, 20 (12): 174-181. [摘要] (146) PDF (3330KB)(87)
目的:应用CiteSpace探索中医外治法治疗肥胖症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中在2000年1月1日—2024年3月16日发表的有关此主题的文献,运用CS绘制可视化图谱,并统计分析作者、机构、文献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等。结果:共2 033篇文献纳入研究。在作者可视化中,刘志诚、徐斌、梁凤霞、周仲瑜、黄伟发文量≥20篇;在机构可视化中,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文量≥30篇;本领域研究主要关键词为:穴位埋线、肥胖、电针、针灸疗法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穴位埋线、针刺疗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结论:今后应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增加多种外治法的对比及联合运用,以及深入研究糖脂代谢机制等。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优势,更好服务于临床。
南药牛大力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梁嘉颖,杨东鑫,朱凤仪,康针珍,宫俊
2025, 21 (2): 243-248. [摘要] (140) PDF (2025KB)(102)
综述牛大力的保健、药理及毒理作用,旨在探讨其在免疫调节、抗疲劳、治疗呼吸和血液系统疾病、护肝、抗炎以及抗抑郁等方面的应用及潜在机制。通过检索和分析关于牛大力的研究文献,总结其主要保健、药理及毒理作用,重点讨论其中黄酮类和多糖成分的功能,并分析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牛大力中的黄酮类和多糖成分显著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表现出较强抗疲劳效果,并能通过多种途径镇咳平喘、降低血糖、保护肝脏、减轻炎症和抑郁症状等。具体表现为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延长耐力时间、抑制酶活性、减少炎症反应和改善情绪状态等。毒理学研究表明,牛大力在正常剂量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牛大力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深入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解析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促进其在保健食品和中药临床领域的应用开发。
中医药诊治室性早搏研究进展
黄一婷,曾建斌
2025, 21 (1): 223-227. [摘要] (139) PDF (1643KB)(133)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心跳停搏感,甚至黑矇晕厥、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通过查阅、整理与分析中医药诊治室性早搏的文献,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室性早搏病位在心,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痰饮瘀火扰心,心神不宁。室性早搏的分型虽尚未统一,但主要可分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气血两虚证等。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采用口服中药为主,针刺、揿针、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为辅,使其阴平阳秘,心神安宁。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人体气机汤方义浅析
张大宝,陈振艺,秦竹
2023, 19 (2): 212-215. [摘要] (139) PDF (1865KB)(204)
疏调人体气机汤是云南省资深医学泰斗,第一位国医大师,云岭疏调学派的奠基人张震教授疏调气机系列方中的一首通用验方。通过对疏调人体气机汤蕴含的学术思想、组方特点和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方剂的配伍特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总结,以期更加完善地认识和吸收张震国医大师在本方中融入的疏调气机学术思想和精准用药规律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