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国粹落后了,中药制剂的研制远不能适应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对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并对中药制剂发展的前景和任务作了阐述。
强心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但治疗量为中毒量的60%,易引起中毒。对强心苷中毒机制及避免中毒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患者及医生提供临床用药参考依据,减少强心苷中毒的发生。
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元胡止痛片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元胡止痛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稳步发展的具体构想与对策。
聚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新兴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特性成为制备微球的合适囊材。通过综述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等,对现有制备法的优缺点和放大生产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以指导制剂生产。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就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诱变、抗肿瘤形成与生长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对比观察真人养脏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明确诊断为小儿秋季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8例,联合组选用真人养脏汤合蒙脱石散治疗,中药组选用真人养脏汤治疗,西药组选用蒙脱石散治疗,每组各治疗7d,比较分析三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5.17%,略高于中药组51.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西药组55.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中药组5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在真人养脏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性腹泻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对花魔芋45S rDNA进行染色体物理定位,并分析花魔芋荧光染色体核型.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定位.花魔芋有1对45S rDNA位点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端部处;核型公式为K(2n)=2x=26=16m+6sm+4st,属2B核型.该研究为花魔芋染色体识别、分子细胞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稳定有效的细胞学标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及民族医(壮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采用回顾文献的方法对中医及民族医(壮医)外治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对目前药物发现中评价候选药物的渗透/吸收的不同技术进行综述。不同的临床方法均有应用;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运用这些技术有助于筛选人体吸收良好的候选药物;单一方法不足以准确预测和评价人体肠道的渗透与吸收。
中医治病是辨证求因、审因立法、以法统方、据方选药、据药见效的过程。中医临床各科治病均需应用到中药,辨证施治最后必须落实到中药。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药疗效的发挥,笔者从中药的真伪优劣、炮制加工、调剂方法、处方用量与药材纯度等方面对中药疗效的影响进行阐述,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基于国内外关于手性拆分的文献资料,综述了近年来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进展情况,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在手性药物拆分上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4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占94.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2.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2.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提高ADR监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