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方文岩运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口干症临证经验
段振东;周晶;刘宏根;方文岩
2020, 16 (7): 77-79. [摘要] (365) PDF (1523KB)(3908)
放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放疗导致的口干症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的治疗计划。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支持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方文岩主任医师认为放疗后口干症以火毒炽盛、气阴耗伤为基本病机,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用竹叶石膏汤临证加减治疗,每获良效。总结方文岩主任医师的相关经验,以飨同道。
开郁种玉汤临床新应用
曹保利; 姚建波
2017, 13 (6): 103-104. [摘要] (159) PDF (442KB)(3863)
开郁种玉汤出自《傅青主女科》,原方是一首治疗"嫉妒不孕"的方剂,但目前临床上参照中医异病同治之法,将其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亦可取得较好效果。
被引次数: Baidu(2)
半夏泻心汤加减医案三则
郭可威; 张连城;
2018, 14 (10): 132-133. [摘要] (452) PDF (1493KB)(3312)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治疗痞证的方药,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后世医家在临床中亦将其用于便秘、噎膈、胸痹、口疮、不寐等病症的治疗。阐述半夏泻心汤治疗中焦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病案三则,以供临床参考。
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杨春云
2010, 6 (5): 125-126. [摘要] (1053) PDF (243KB)(3309)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我国的国粹落后了,中药制剂的研制远不能适应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国中药产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对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并对中药制剂发展的前景和任务作了阐述。

被引次数: Baidu(27)
朱镇华教授运用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经验
邓晗薇,朱镇华
2020, 16 (8): 91-93. [摘要] (1666) PDF (1472KB)(3029)
近年来,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慢性鼻窦炎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复发率仍高达15%~4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其经济负担。因此,有效防治慢性鼻窦炎一直是中西医耳鼻喉科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朱镇华教授认为风寒外袭,壅于肺系,肺失宣降,郁而化热,素体脾虚湿盛,湿热搏结,循经上犯鼻窍,熏蒸黏膜,为慢性鼻窦炎的主要病机特点。病理因素以"风寒""热""湿"邪为主,而皂角刺擅祛顽痰、祛风开窍、消肿排脓,泄血中风热,擅引药上行,直达病所,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抑菌、提高免疫的作用。朱镇华教授运用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有突出的疗效,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临床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强心苷中毒机制及规避措施
邱碧丽,程永现,杜晓曦
2010, 6 (4): 8-10. [摘要] (992) PDF (147KB)(2897)

强心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但治疗量为中毒量的60%,易引起中毒。对强心苷中毒机制及避免中毒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患者及医生提供临床用药参考依据,减少强心苷中毒的发生。

中医治疗阿帕替尼不良反应验案二则
贾火生
2020, 16 (6): 100-102. [摘要] (252) PDF (1484KB)(2747)
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种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阿帕替尼正在多种实体瘤(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及结直肠癌)中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临床,也广泛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其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表现出来,虽然其不良反应多为可预期、可耐受和可控,但是也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耐受性,所以迫切需要寻找减轻其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而传统中医中药在治疗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疗效肯定,副作用少。通过积极探索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优势特色,使用半夏泻心汤、柴枳承气汤治疗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口腔溃疡、不全性肠梗阻等消化道反应,效果显著,特与同道分享。
元胡止痛片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笑恺,曹蔚,王四旺,
2010, 6 (4): 107-109. [摘要] (1135) PDF (153KB)(2708)

检索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元胡止痛片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元胡止痛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被引次数: Baidu(9)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思考
黄妮娟
2010, 6 (5): 127-129. [摘要] (803) PDF (74KB)(2683)

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稳步发展的具体构想与对策。

被引次数: Baidu(3)
六神曲最佳发酵周期研究
张红玲; 孙佳彬; 覃艺; 范润勇; 黄勤挽; 孙继林; 姚仁川;
2018, 14 (4): 31-34. [摘要] (305) PDF (1616KB)(2673)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中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验证六神曲样品对小鼠肠胃运动的影响,为六神曲最佳发酵周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取8批六神曲每天发酵样品,分别测定其中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的活力,选择最佳发酵天数。此后选取最佳天数的六神曲进行药效学验证。结果:淀粉酶、糖化酶活力在第4天达到峰值,蛋白酶活力到第5天达到峰值,以第4天样品进行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对小鼠肠胃运动有显著影响,同时能显著升高食积模型小鼠的胃泌素、胆碱酯酶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结论:六神曲发酵第4天,综合酶活力较高,且经验证有较好的消食作用,因此其最佳发酵时间为第4天左右。
聚乳酸微球的研究进展
许良葵
2010, 6 (5): 147-149. [摘要] (983) PDF (144KB)(2370)

聚乳酸是一种重要的新兴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特性成为制备微球的合适囊材。通过综述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等,对现有制备法的优缺点和放大生产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以指导制剂生产。

被引次数: Baidu(15)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罗艺萍,
2010, 6 (4): 126-128. [摘要] (833) PDF (146KB)(2242)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就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诱变、抗肿瘤形成与生长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被引次数: Baidu(98)
颂钵在音乐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熊子超,罗凤英,蔡媛媛
2020, 16 (8): 173-175. [摘要] (243) PDF (1472KB)(2034)
音乐治疗在古今中外有着悠远的历史,当今多项民族乐器被引入中国的音乐治疗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中。颂钵源于西藏,以其不同音波频率对应不同脉轮,与人体身心机能运动状态相呼应,通过振动与音乐双重机制作用于机体,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发挥音乐治疗的功能。介绍颂钵在音乐治疗中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真人养脏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廖冬梅,
2012, 8 (5): 55-56. [摘要] (604) PDF (1457KB)(1979)

目的:对比观察真人养脏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明确诊断为小儿秋季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8例,联合组选用真人养脏汤合蒙脱石散治疗,中药组选用真人养脏汤治疗,西药组选用蒙脱石散治疗,每组各治疗7d,比较分析三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5.17%,略高于中药组51.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西药组55.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明显高于中药组5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在真人养脏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性腹泻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被引次数: Baidu(2)
花魔芋45s rDNA定位及FISH核型分析
杨飞,徐延浩
2013, 9 (4): 13-15. [摘要] (396) PDF (707KB)(1966)

对花魔芋45S rDNA进行染色体物理定位,并分析花魔芋荧光染色体核型.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定位.花魔芋有1对45S rDNA位点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端部处;核型公式为K(2n)=2x=26=16m+6sm+4st,属2B核型.该研究为花魔芋染色体识别、分子细胞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稳定有效的细胞学标记.
 

被引次数: Baidu(2)
中医及民族医(壮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综述
朱红梅
2010, 6 (5): 118-120. [摘要] (855) PDF (80KB)(188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及民族医(壮医)对本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采用回顾文献的方法对中医及民族医(壮医)外治法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药物渗透与吸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生芳
2010, 6 (5): 129-131. [摘要] (829) PDF (119KB)(1881)

对目前药物发现中评价候选药物的渗透/吸收的不同技术进行综述。不同的临床方法均有应用;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运用这些技术有助于筛选人体吸收良好的候选药物;单一方法不足以准确预测和评价人体肠道的渗透与吸收。

被引次数: Baidu(5)
浅谈影响中药疗效的影响因素
徐维统
2010, 6 (5): 132-133. [摘要] (921) PDF (141KB)(1869)

中医治病是辨证求因、审因立法、以法统方、据方选药、据药见效的过程。中医临床各科治病均需应用到中药,辨证施治最后必须落实到中药。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药疗效的发挥,笔者从中药的真伪优劣、炮制加工、调剂方法、处方用量与药材纯度等方面对中药疗效的影响进行阐述,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被引次数: Baidu(13)
体内药物手性拆分方法研究进展
王倩如
2010, 6 (5): 149-151. [摘要] (898) PDF (135KB)(1867)

基于国内外关于手性拆分的文献资料,综述了近年来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进展情况,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在手性药物拆分上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27)
我院1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吴春生
2010, 6 (5): 162-164. [摘要] (916) PDF (97KB)(180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4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占94.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2.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2.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提高ADR监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被引次数: Baid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