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2197
国内刊号:CN 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Toggle navigation
亚太传统医药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题
常见问题回答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探析:基于中药专利申请
傅启国,陈彬,王玉姣
2024, 20 (6): 6-12.
[摘要]
(
29
)
PDF
(1893KB)(
572
)
可视化
目的:基于中药专利申请及保护现状分析,探讨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的完善策略,强化中药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在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中药专利申请、专利法律状态等数据,分析中药专利申请授权率和专利质量,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检索中药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据,分析中药专利司法案件裁判结果和保护效果。结果:中药专利申请较难满足专利授权要求,存在授权率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中药专利权人维权较难,面临保护案例少、保护效果差的困境。结论:建议从完善中药专利审查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构建中药传统知识综合保护体系等方面优化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
Select
金线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任怡菲,沈嘉艳,张晓宇,李贞民,李兆福,解静,谢招虎
2024, 20 (8): 251-255.
[摘要]
(
116
)
PDF
(1850KB)(
532
)
可视化
金线莲是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又称之为金耳环、金线虎头蕉、金丝线等,外观呈小巧金黄色叶片,网状叶脉。金线莲作为一个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而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民间,该研究对金线莲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发现金线莲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甾体类化合物等成分,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金线莲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感染、降血糖、心血管保护、抑瘤、降脂、抗氧化、保肝脏和免疫调节作用等。对金线莲活性成分提取方式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总结,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Select
中医经典名方防治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杨其芬,赵惠亮,渠景连
2024, 20 (6): 229-234.
[摘要]
(
12
)
PDF
(1745KB)(
511
)
可视化
肺纤维化(PF)是一种世界性、难治性纤维化疾病,诱发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其特征是肺实质慢性、进行性形成瘢痕,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性衰退。中医经典名方是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目前已成为治疗PF的替代疗法之一。通过整理PF相关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文献,发现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医经典名方可通过降低肺系数、增强抗炎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调节MMP-9/TIMP-1平衡、抑制内皮间质转化、降低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提高自噬水平、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趋化因子表达、维持Th1/Th2平衡等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Select
苗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李浩,胡小钰,罗泽红,陆道敏,马武开
2024, 20 (6): 53-57.
[摘要]
(
52
)
PDF
(2156KB)(
415
)
可视化
苗药以苗族医药理论为指导,是苗族人民用于预防、治疗、保健的天然动植物药。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苗族传统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易于获得、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点。通过对苗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理论认识、证候分型、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苗医药进一步学术研究与临床开发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Select
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两个版本比较研究
高雨琪,蒋基昌,文娟
2024, 20 (8): 207-212.
[摘要]
(
114
)
PDF
(2041KB)(
388
)
可视化
对比了2007年版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IN THE WESTERN与2022年版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ICNE两个术语国际标准的正、副文本,根据自建语料库,统计出两个版本相同的中文术语有1 364条,相同术语中英译一致的有531条,英译部分一致的有698条,英译完全不一致的为135条;对具有比较意义的833条英译不一致(含部分一致和完全不一致)的术语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发现2022版较2007版在中文术语选取上更加注重中医理念框架的完整性,英译和语法更为准确,译文更具简洁性和流畅性,能够为中医英译实践提供更客观、更全面的国际化标准,是一部质量较高的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能够更好推广中医药文化。
Select
傣医睡药疗法(暖雅)探析
刘承清,赵应红,玉腊波,王勉,李晓幸
2024, 20 (7): 107-109.
[摘要]
(
91
)
PDF
(1703KB)(
343
)
可视化
傣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民族医学特征和地方特色。傣医睡药疗法(暖雅)是傣医药适宜技术之一,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乡镇均有开展,使用范围广,该疗法主要通过调节体内风、火、水、土四塔动态平衡的关系来治疗疾病。傣医睡药疗法(暖雅)作为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药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治疗风湿、月子病、骨关节病有显著疗效,随着傣医药的发展,傣医睡药疗法(暖雅)的临床价值日益凸显,值得深入挖掘和推广应用。
Select
中药药性干预TRPV4-ATP-P2X3信号通路调控咳嗽作用机制进展
廖承谱,周燕萍,丁雯,纪利,赵小超
2024, 20 (9): 245-249.
[摘要]
(
34
)
PDF
(1981KB)(
326
)
可视化
慢性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有寒咳和热咳之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中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一定的优势,其用药原则符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中医理论思想。研究者发现TRPV4-ATP-P2X3信号通路与慢性咳嗽关系密切,通过药性理论阐述中药干预TRPV4-ATP-P2X3信号通路调控咳嗽的作用机理。
Select
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学科项目概况及热点分析
赖林静,邓姝,吴丽
2024, 20 (8): 162-168.
[摘要]
(
90
)
PDF
(2556KB)(
324
)
可视化
目的:对近5年(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助的中医学学科项目资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本领域的专家、学者确定研究方向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8-2022年学科分类为H.医学科学部-H31.中医学(原H27.中医学)的项目数据,分析该领域项目资助情况、依托单位分布情况和热点分析等。结果: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学科资助项目总数为3 566项,立项总数和资助金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医内科学和中医针灸学是研究热点。288名研究人员在中医学领域获得2次以上资助。项目依托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东部地区,尤其是重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分布区域集中度高。结论:通过分析近5年中医学学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与资助情况,发现中医学学科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科学研究缺乏连续性、缺乏拔尖人才、人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Select
基于Nrf2信号通路的中药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研究进展
孙梦伟,许坤,卢子杰
2025, 21 (1): 188-195.
[摘要]
(
116
)
PDF
(1978KB)(
314
)
可视化
肾结石是肾脏中钙、草酸盐等晶体物质异常聚集形成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药在防治肾结石方面效果显著且存在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等优势。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是防治肾结石的重要通路之一。基于此,总结中药复方及单体成分防治草酸钙(CaOx)肾结石的最新进展。发现中药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调控细胞自噬及凋亡,抑制铁死亡,进而有效地防治肾结石。然而,目前关于具有中医特色的复方在肾结石防治中的研究尚显不足。今后研究重点应探索中药复方防治CaOx肾结石的潜在机制,以期为CaOx肾结石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Select
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胃肠癌“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程一诺,卞玟晰,洪赟,王文义,李德森
2024, 20 (9): 165-173.
[摘要]
(
33
)
PDF
(4706KB)(
308
)
可视化
目的:通过整合药理学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胃癌和肠癌“异病同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平台预测薏苡附子败酱散相关成分及作用靶点,与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的胃癌(GC)、结直肠癌(CRC)相关靶点进行交互,将交互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预测薏苡附子败酱散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从数据库共筛选出薏苡附子败酱散44个有效成分以及968个作用靶点,与GC、CRC进行交集后得到交集靶点463个;利用Network Analyer插件筛选出金合欢素、蒙花苷、脱氧穿心莲内酯等10个核心成分,肿瘤蛋白p53(TP53)等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共富集蛋白质磷酸化等1870个条目;KEGG共富集表皮生长因子(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195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证实金合欢素、蒙花苷、脱氧穿心莲内酯等具有良好的构效关系。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TP53、PIK3CA等核心靶点调控p53、EGFR、VEGF、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对胃癌、肠癌“异病同治”的作用。
Select
中国古代人参的时空分布与近现代野生人参资源分布现状
纪瑞锋,蔡佳良,程蒙,杨光,周修腾
2024, 20 (7): 203-209.
[摘要]
(
99
)
PDF
(2667KB)(
297
)
可视化
人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于山西上党地区,并记载于本草古籍中。随着朝代更替,在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参资源由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东北山区逐渐向东北方向转移,近现代则仅存于我国东北一隅。对古代本草书籍和地理历史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整理出古代人参的朝代与产地变迁过程,总结归纳古代人参产地的时空分布变迁原因,并就近现代野生人参资源的分布进行深入分析,为野生人参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Select
麻杏石甘汤调控FoxO信号通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作用机制探析:基于多数据库联合
翟倩雯,郭玥,安黎
2024, 20 (12): 126-132.
[摘要]
(
75
)
PDF
(2764KB)(
275
)
可视化
目的:明确叉头框蛋白O(FoxO)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究麻杏石甘汤是否通过调控FoxO信号通路治疗RSV感染疾病。方法:从基因数据存储的公共平台获得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EGs)微阵列数据集GSE6802、GSE3397;通过STRING网站联合Cytoscape可视化分析构建DEGs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根据蛋白质关联度筛选核心DEGs;通过DAVID数据平台进行核心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验证麻杏石甘汤干预对RSV感染后BEAS-2B细胞FoxO信号通路及相关核心DEGs的影响。结果:基于微阵列数据库联合PPI网络筛选出60个核心DEGs, KEGG分析显示FoxO信号通路差异性最为显著,富集该通路的核心DEGs:PLK3、ATG8、Gadd45A、Gadd45B和Bcl-6的生物学功能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应答和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能够抑制RSV感染BEAS-2B细胞FoxO亚型FoxO1、FoxO3、FoxO4、FoxO6转录水平,伴随富集于该通路的Bcl-6、ATG8、Gadd45A、PLK3、SGK1表达下调。结论:BEAS-2B细胞内FoxO信号激活可能是RSV感染致病的关键病机,而麻杏石甘汤能够通过靶向FoxO信号治疗RSV感染疾病。
Select
秋水仙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建文,任嘉佳,兰家琴,龚云麒,刘军锋
2024, 20 (11): 225-231.
[摘要]
(
21
)
PDF
(1741KB)(
249
)
可视化
秋水仙碱是一种卓芬酮类生物碱,具有抗炎、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增殖等多种药理活性,但也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近年来,秋水仙碱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被逐步认识,通过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梳理总结秋水仙碱在植物来源、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学研究人员深入研究秋水仙碱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植物甾醇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梁海峰,宋敏,文皓楠,陈明杏,张荣伟
2025, 21 (2): 252-256.
[摘要]
(
45
)
PDF
(1837KB)(
249
)
可视化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引起骨骼微结构变化,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且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特点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发现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植物甾醇具有抗骨质疏松症、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综述植物甾醇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以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OP提供新的策略。
Select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医药在美国的传播路径分析
毛和荣,柯玉莲
2024, 20 (6): 1-5.
[摘要]
(
48
)
PDF
(1696KB)(
247
)
可视化
中医药对外传播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中医药在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的美国的传播具有示范意义。立足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这一历史视角,通过历史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分析中医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背景、机遇和挑战,发现中医药当年在美国的传播沿袭着以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为辅的传播路径,这为新时期中医药在全球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借鉴。
Select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概述与开发初探
熊晓妹,吴欢欢,黄怡,冯芸,朱圣姬,杨婷,李莉娥,李禹琼
2024, 20 (12): 6-11.
[摘要]
(
134
)
PDF
(1677KB)(
242
)
可视化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理论历经时代洗礼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中医药文化宝库中的杰出代表。开发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国家政策重点鼓励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传统中药古代经典名方申报和审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古代经典名方的研发热度持续高涨。通过系统梳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当前的国家政策、申报和审批情况,以及从法规的角度介绍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药学、非临床和临床方面的研发要求,并简要介绍当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审评和审批制度,以抛砖引玉,为古代经典名方从方剂成功转化成中药新药提供借鉴和参考。
Select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谈脓毒症“急性虚证”理论
王津,奚小土
2024, 20 (7): 133-135.
[摘要]
(
92
)
PDF
(1623KB)(
229
)
可视化
中医经典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外邪侵犯与正气不足这两个先决条件,其中“必虚”说明了相对于“邪实”而言“正虚”存在的必然性。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往往迅速恶化,死亡率高。中医专家在认识该病时创造性地提出以“急性虚症”作为其核心病机之一,这一论述与中医经典理论高度契合。然而,这里的“虚”包含了整体之虚、局部之虚、暂时之虚,以及相对之虚等丰富的内涵。对“急性虚症”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治疗脓毒症。
Select
产业融合理论下云南藏医药文化旅游开发探析: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是梦烨,段忠玉
2024, 20 (7): 6-11.
[摘要]
(
94
)
PDF
(2016KB)(
221
)
可视化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且现实的选择。旅游拥有文化属性,其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而体验文化差异性就成为了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产业基础。藏医药作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藏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以迪庆藏医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在融合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融合实现机制,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对策,推动云南迪庆藏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Select
深化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医药合作,共筑健康新丝路
苏鹏丽,徐鹏,李鲲,张咏梅,张子隽
2024, 20 (8): 1-5.
[摘要]
(
64
)
PDF
(2012KB)(
220
)
可视化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推广提供了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系统梳理古代丝绸之路下中医药学与阿拉伯医学互学互鉴的历史,以及“一带一路”下中阿双方在医疗互助、人才培养、中药开发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现状,对未来中阿双方的中医药合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进一步深化中阿合作,持续巩固当前国际合作基础,因地制宜拓展合作领域,同步发力提升研究成果实施应用与转化效率,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
Select
消定膏体外透皮吸收及其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周洁,靳子明,周晶晶,李倩,张岩,窦霞
2024, 20 (7): 24-31.
[摘要]
(
77
)
PDF
(3017KB)(
214
)
可视化
目的:探讨消定膏中主要透皮成分的体外释放率和经皮渗透动力学,并对消定膏中透皮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治疗骨关节炎的传统外用膏剂消定膏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良版Franz透皮扩散池,分别以透析膜及离体大鼠腹部皮肤为透皮材料,PEG400-95%乙醇-生理盐水(1∶3∶6)为接收液,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5种成分的含量,计算24 h内消定膏主要透皮成分的累计释放量,绘制24 h内累计释放率曲线,拟合动力学方程;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靶点,构建消定膏“透皮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消定膏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消定膏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行为中的单位面积累计释放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动力学拟合方程符合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消定膏中透皮成分作用TP53、STAT3、RELA、MAPK1、MAPK3、PIK3R1、JUN、AKT1、TNF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TNF、AGE-RAGE、HIF-1、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等作用。结论:消定膏具有良好的释放度和透皮性能,具有长效缓释的特点,初步揭示了消定膏透皮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消定膏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通知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亚太传统医药》审稿专家登记表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关于疑似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