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
祝佳佳,许海柱
2023, 19 (10): 173-182. [摘要] (18) PDF (5402KB)(128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SymMap、ETCM等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理金安肺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分析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将关键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根据富集结果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采用MOE 2019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理金安肺汤中有活性成分102个,与疾病交集靶点共有316个,利用拓扑学分析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20个,主要活性成分19个。其中槲皮素、紫杉醇、花生四烯酸是主要活性成分,并作用于GAPDH、AKT1、VEGFA、TNF、TP53、JUN、EGF等关键靶点。KEGG分析发现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20个显著相关通路上,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显著相关生物过程。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理金安肺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法对肺小结节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基础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花类中药来源及花粉粒特点探究
梁威
2023, 19 (9): 201-205. [摘要] (24) PDF (2190KB)(1010)
目的:探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花类中药的来源信息及花粉粒特点。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的花类中药,建立数据库分析数量、基原植物、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花粉粒特征等信息。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20科31种花类中药,占收载的616种药材和饮片的5.03%。有24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数各为1种,有7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数为2种及以上。31种花类中药涉及花蕾、头状花序等14种药用部位类型。有24种药材以季节为采收期,有4种药材以月份为采收期。花类中药的贮藏要求包括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并要注意防潮、防蛀、防霉等。有23种花类中药记载有花粉粒且表面特征、形状、萌发孔、萌发沟、直径大小均存在差异性,其中21种花类中药的花粉粒直径在13~170 μm之间。结论:31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法、贮藏要求和花粉粒特点存在多样性,还需深层次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内容以发掘该类药材的鉴别规律和研究价值。
花椒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展望
孟杰,彭伟,吴修亿,阳向波,赵重博,张海,王礼均,张萌萌,吴纯洁
2023, 19 (9): 5-9. [摘要] (33) PDF (2263KB)(988)
花椒是中国原产的食药两用特色优势物种,近年来花椒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也存在花椒的农业种植采摘设施短缺、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和产品形式单一等关键技术难题。为进一步促进花椒产业突破,在客观分析现存难题的基础上,提出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的方向、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等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小花椒、大品种”的花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罗春花,莫斯锐,黄杰连,关水清
2023, 19 (9): 229-234. [摘要] (33) PDF (2311KB)(923)
陈皮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压、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目前陈皮产品主要有药品制剂、美容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存在一定的开发价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综述,为今后陈皮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经典名方中藏药“亚吉玛”本草考证
格拉措,才让南加
2023, 19 (11): 91-96. [摘要] (23) PDF (2176KB)(915)
通过查阅历代藏医药典籍且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藏药“亚吉玛”的名称、基原、品质品种、入药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藏药“亚吉玛”的经典名方品种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藏药“亚吉玛”正名出自藏医权威文献《四部医典》,此外尚有“加保达司”“冈吉拉茂”“查塔尔亚干”等异名。藏药“亚吉玛”有五种基原植物,分别为肉叶金腰子(Chrysosplenium carnosum Hook)、肾叶金腰子(Chrysosplenium griffithi Hook.et Thoms)、山溪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epalenseD.Don.)、裸茎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锈毛金腰子(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Decne)。5种基原植物中主要以肉质金腰、裸茎金腰、绣毛金腰等为上品。古代以叶入药,现代则以全草入药。古代藏药“亚吉玛”采集加工通常要遵循七道工序,而现代为6-8月份采集全草,除去苦叶,进行阴干或晾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绿打。通过对藏药“亚吉玛”的系统考证,从临床用药经验、安全有效的角度考虑,建议经典名方达斯玛保等开发时应选用近代以来的主流品种裸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的干燥全草,并要进行绿打。
红曲治疗糖尿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白世龙,赵杰宏,陈丽萍,王娇,韩洁
2024, 20 (4): 180-186. [摘要] (18) PDF (2806KB)(888)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糖尿病的内在机理。方法:通过搜索化源网、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应用Venny、STRING、Metascape、微生信、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去重获得红曲活性成分与“diabetes”相关的潜在靶点488个,GO富集分析功能条目60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20条、20条和20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等通路。分子对接实验证明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与SRC、STAT3和HSP90AA1靶点结合。结论: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SRC、STAT3和HSP90AA1等关键靶点治疗糖尿病,为进一步应用红曲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野山参性状鉴别特征及本草溯源
蔡佳良
2023, 19 (2): 45-49. [摘要] (36) PDF (1751KB)(816)
目的:梳理当代野山参定义的演变过程,描述野山参和移山参典型的性状鉴别要点,为野山参的研究及其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法、归纳法搜集并整理野山参含义演变的框架,通过实物对照和文献资料,提取野山参的性状鉴别要点和常见的移山参性状鉴别要点。结果:野山参称谓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随着野生人参产量的日渐稀少,野山参不再特指野生人参,而是指人工繁育的林下山参。野山参和各种移山参虽然都生长在森林中,但由于生长环境不同,野山参和移山参的各个部位仍存在区别,仔细观察可以鉴别。结论:通过厘清野山参含义演变的清晰脉络,揭示了野山参和各种移山参的性状特征差异,为野山参及其鉴别研究提供了参考。
藏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析
项措卓玛,索朗拉姆,次旦卓玛,才让南加
2023, 19 (9): 83-87. [摘要] (15) PDF (2002KB)(75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命名、分型、病因、病机、治疗药物的用药规律及特征,为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用药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藏医古籍文献中“疫病”相关内容及整理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诊疗方案,对藏医古籍文献内容进行剖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分别对诊疗方案中的药物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多角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命名、分型、病因、病机、治疗药物的用药规律及特征。结果:文献内容剖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藏医“疫病”侵入肺部的“肺疫查间”相似。按疾病进展情况分为初期成熟疫、中期正盛疫、末期虚疫三型。病因相同“疫病”,病机位于肺部。治疗药物进行数据挖掘后得到44种方药含144味药材,高频单味药为诃子、藏红花、天竺黄、木香、檀香等22味,关联规则中天竺黄-檀香等两味药对8组,藏红花-檀香、天竺黄,檀香-天竺黄、藏红花等三味药对5组;聚类分析得到6个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通过藏医古籍文献内容剖析及数据挖掘,为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更好地指导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数据支撑。
四种常用金属矿物类藏药传统炮制工艺
索朗德吉,米玛
2023, 19 (2): 60-63. [摘要] (55) PDF (2208KB)(731)
对藏药方剂中常用的4种金属矿物类药物的传统藏药炮制工艺开展综述,为传统藏药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服务。采用文献法、综述法、实践笔记等方法阐述藏药炮制学的定义及临床意义,诠释黄金、白银、铜、铁四种金属药物的炮制目的、方法、工艺及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着重说明金属药物的特殊炮制工艺焖火烧法的工艺流程。藏药炮制的目的是减毒增效,不同药物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炮制方法。通过对4种常用金属矿物类藏药炮制工艺的详细叙述,为预防藏药金属中毒、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经典名方百合固金汤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郭明鑫,吴霞,沈颖,胡志强
2023, 19 (4): 197-203. [摘要] (157) PDF (1760KB)(731)
百合固金汤(BGD)始记载于《慎斋遗书》中,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功效,主治肺肾阴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临床症状有咳嗽气短,咽喉肿痛,痰中带血或咯血。现代医家对其临床应用深入探索和拓展,常用于治疗肺癌、肺结核、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病、慢性咽喉炎和自发性气胸等有较好疗效。基于古典医案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对百合固金汤的历史演变、方证释义、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整理,为其后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人参历代炮制工艺与传承研究
林源,董志颖,黄宝康,张成中,卜其涛
2022, 18 (7): 221-226. [摘要] (74) PDF (1645KB)(720)
人参是一味有着悠久应用历史的名贵中药,具有大补元气之功,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在其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历代医家根据用药要求,发明了多种炮制方法。查阅历代文献归纳总结为刮、拣、去芦、去苗、去须等净制之法;烧、焙、炒、煨、炙等火制之法;蒸、煮等水火共制之法;以及秋石拌等其他制法。研究人参炮制的历史发展过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有助于提高人参炮制技艺,优化炮制工艺,完善炮制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临床。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龙葵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梅灏,乔萍,杨英姿
2023, 19 (2): 175-180. [摘要] (69) PDF (2910KB)(70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龙葵药对治疗结直肠癌(CR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筛选出半枝莲-龙葵有效成分并预测靶点;运用GeneCards检索出CRC相关靶点;通过STRING建立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的PPI网络模型,运用Metascape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得到药物有效成分33种、靶点230个,CRC靶点1 341个,半枝莲-龙葵治疗CRC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芩素,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TGS2、AKT1、HSP90AB1、PTGS1、BCL2,主要参与的生物学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半枝莲-龙葵的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可能作用于PTGS2、AKT1、HSP90AB1、PTGS1、BCL2等靶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CRC的作用。
女贞子多糖提取工艺、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廖杰,桑贞琦,秦路平,赵琦明
2022, 18 (7): 198-206. [摘要] (129) PDF (1828KB)(657)
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的木本植物,其果实被称为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女贞子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女贞子多糖是女贞子的重要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及畜禽养殖业等领域。目前尚未发现女贞子多糖的相关综述报道。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女贞子多糖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加以综述,较为全面地介绍近年来对女贞子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女贞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张炜崧,王汉,孙鹏,桑子淇,刘玉茹,叶桐,刘铁军
2023, 19 (10): 189-196. [摘要] (6) PDF (3252KB)(63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Liver failure)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肝衰竭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_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金匮肾气丸的活性成分82个,靶点871个;肝衰竭相关的疾病靶点547个,与金匮肾气丸的交集靶点共有76个;通过“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IL-6、VEGFA、JUN、MMP9、EGFR、MTOR等20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465个,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的调节、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活化T细胞增殖、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138条,其中与炎症与免疫相关通路有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与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等;以及与其他机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肝细胞癌、癌症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途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发挥治疗肝衰竭的作用。结论:金匮肾气丸可能通过炎症与免疫、细胞增殖与凋亡、病毒感染及其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起到对肝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该研究初步预测了金匮肾气丸抗肝衰竭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金匮肾气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熊卫标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陈佼鸿,熊卫标
2023, 19 (11): 166-169. [摘要] (53) PDF (1643KB)(6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我国仍是患病基数大,进展风险高的人群之一,临床中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更是有逐渐成为最常见类型的趋势。熊卫标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迁延反复与情志、压力有紧密联系,升脾调肝是治疗该病的侧重点与总原则,采用由情志致病理论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加减可获得良好效果。通过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研究进展,及补中益气汤的产生、方义进行深入剖析,分析熊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该类型乙肝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意义,另附典型验案,为慢性乙肝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并藉以传承发扬熊教授的宝贵经验。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历史沿革研究
李莎莎,李兵,侯酉娟
2023, 19 (4): 204-210. [摘要] (103) PDF (1850KB)(613)
当归饮子为治疗疮疥代表方,首见于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10味药物组成,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当归饮子古今文献记载,从处方来源、主治病证、方剂组成及剂量、煎服法等方面对当归饮子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经典名方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证据支持。结果发现,主治病证上,原方用于治疗疮疥、■癗,后世医家将其用于治疗疮疥、风癣、湿毒、赤疹、瘾疹等以血燥风热为病机的疾病,现代临床主要用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等的治疗;药物组成上,部分医籍在“芍药”“地黄”“荆芥”记载上有区别;炮制上,何首乌采用制首乌,甘草为炒甘草;剂量上,由于剂型变化导致各药味用量变化较大,当剂型为汤剂时,药物用量增加;煎服法方面,部分医籍遵原书,多数医籍改为汤剂,食远服。
中英两国药典收载的中草药信息比较
于金倩,王凯,郭富金,黄璐琦,王晓
2023, 19 (5): 1-12. [摘要] (100) PDF (1804KB)(613)
目前草药的全球化发展势头强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研究2021版《英国药典》中收载草药的信息、中国相同植物来源草药的记录及其在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收录情况,并通过对2021版《英国药典》草药信息的搜集整理,最终确定了247种草药和137种草药产品和草药制剂的名称及来源信息,并通过与我国相关中药的名称及分布进行比对,最终确定102种草药和13种草药产品和草药制剂收载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表明2021版《英国药典》所收载草药与我国中药具有较高的共通性。因此为了促进世界各国草药的互联互通,《英国药典》可作为我国中药进军国际化市场的一个重要参照,为我国中药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意义。
四逆散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
黄丽蓉,何乾超,庞东林,邓惠,莫穷泽
2022, 18 (6): 230-234. [摘要] (105) PDF (1839KB)(603)
抑郁症是精神心理疾病中的一种,机制较复杂,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炎症、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递质、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患者依从性差、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而中医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现代医学的抑郁症属中医学“郁病”范畴。四逆散首次记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其功效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现代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控5-羟色胺(5-HT)水平、调节神经营养因子、降低炎症免疫反应等有关。对四逆散的抗抑郁机制进行了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
彭丽琪,姚昆鹏,蔡虎志,张小琴,朱智显,刘越美,陈青扬,陈新宇
2023, 19 (11): 185-194. [摘要] (34) PDF (3242KB)(587)
目的:对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络化浊丸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借助GeneCards、OMIM、DrugBank、TTD、PharmGkb数据库检索高脂血症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建立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模拟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对100个有效组分、68个潜在靶点的筛选,确定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6种活性成分(槲皮素、芦荟大黄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山柰酚和隐丹参酮)和10个核心靶点(VEGFA、IL1B、MMP9、EGFR、CCL2、EGF、ICAM1、IL6、SERPINE1、TNF)。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种关键活性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均优于内源性配体,说明活性成分对核心靶点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结论:从分子层面阐明通络化浊丸防治高脂血症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特点,其机制主要包括抗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抑制血管重塑等。
藏药“达斯玛保丸”的方源、方解及临床应用
多吉卓玛
2023, 19 (4): 55-59. [摘要] (97) PDF (1711KB)(580)
目的:对藏药达斯玛保丸进行方源考证、方解分析,综述其临床应用,为该复方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临床治疗和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其标准化研究和推广提供助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考证,进行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藏药达斯玛保丸由十五世纪掘藏大师热纳玲巴所创,最早记载于《甘露秘诀宝库》,以达斯丸“■”命名,沿用至今。组方配伍由诃子(阿如热)、木香(如达)、藏木香(玛努巴扎)、紫草(哲莫)、翼首草(榜孜多乌)、茜草(佐)、安息香(苟归)、麝香(拉瓦)、铁棒锤(榜阿那保)、镰形棘豆(俄大夏)、多刺绿绒蒿(阿恰才温)、兔耳草(洪连门巴)、金腰子(亚吉玛)、榜嘎(船盔乌头)、止泻木子(土膜钮)构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中所记载的内容相吻合。其余处方都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根据临床应用变化而来,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疠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各种瘟疠疾病、流行性感冒、肺炎、咽炎、疮疡等,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欢迎,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