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ISSN 1673-2197
国内刊号:CN 42-1727/R
邮发代号:38-143
Toggle navigation
亚太传统医药
首页
期刊简介
栏目设置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虚拟专题
常见问题回答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
祝佳佳,许海柱
2023, 19 (10): 173-182.
[摘要]
(
18
)
PDF
(5402KB)(
1288
)
可视化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SymMap、ETCM等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理金安肺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分析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将关键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根据富集结果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采用MOE 2019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理金安肺汤中有活性成分102个,与疾病交集靶点共有316个,利用拓扑学分析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20个,主要活性成分19个。其中槲皮素、紫杉醇、花生四烯酸是主要活性成分,并作用于GAPDH、AKT1、VEGFA、TNF、TP53、JUN、EGF等关键靶点。KEGG分析发现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20个显著相关通路上,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显著相关生物过程。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理金安肺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法对肺小结节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基础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花类中药来源及花粉粒特点探究
梁威
2023, 19 (9): 201-205.
[摘要]
(
24
)
PDF
(2190KB)(
1010
)
可视化
目的:探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花类中药的来源信息及花粉粒特点。方法: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的花类中药,建立数据库分析数量、基原植物、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花粉粒特征等信息。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20科31种花类中药,占收载的616种药材和饮片的5.03%。有24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数各为1种,有7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数为2种及以上。31种花类中药涉及花蕾、头状花序等14种药用部位类型。有24种药材以季节为采收期,有4种药材以月份为采收期。花类中药的贮藏要求包括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并要注意防潮、防蛀、防霉等。有23种花类中药记载有花粉粒且表面特征、形状、萌发孔、萌发沟、直径大小均存在差异性,其中21种花类中药的花粉粒直径在13~170 μm之间。结论:31种花类中药的基原植物、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法、贮藏要求和花粉粒特点存在多样性,还需深层次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内容以发掘该类药材的鉴别规律和研究价值。
Select
花椒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展望
孟杰,彭伟,吴修亿,阳向波,赵重博,张海,王礼均,张萌萌,吴纯洁
2023, 19 (9): 5-9.
[摘要]
(
33
)
PDF
(2263KB)(
988
)
可视化
花椒是中国原产的食药两用特色优势物种,近年来花椒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也存在花椒的农业种植采摘设施短缺、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和产品形式单一等关键技术难题。为进一步促进花椒产业突破,在客观分析现存难题的基础上,提出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的方向、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等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小花椒、大品种”的花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Select
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罗春花,莫斯锐,黄杰连,关水清
2023, 19 (9): 229-234.
[摘要]
(
33
)
PDF
(2311KB)(
923
)
可视化
陈皮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压、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目前陈皮产品主要有药品制剂、美容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存在一定的开发价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综述,为今后陈皮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经典名方中藏药“亚吉玛”本草考证
格拉措,才让南加
2023, 19 (11): 91-96.
[摘要]
(
23
)
PDF
(2176KB)(
915
)
可视化
通过查阅历代藏医药典籍且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藏药“亚吉玛”的名称、基原、品质品种、入药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藏药“亚吉玛”的经典名方品种开发与研究提供参考。藏药“亚吉玛”正名出自藏医权威文献《四部医典》,此外尚有“加保达司”“冈吉拉茂”“查塔尔亚干”等异名。藏药“亚吉玛”有五种基原植物,分别为肉叶金腰子(Chrysosplenium carnosum Hook)、肾叶金腰子(Chrysosplenium griffithi Hook.et Thoms)、山溪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epalenseD.Don.)、裸茎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锈毛金腰子(Chrysosplenium davidianum Decne)。5种基原植物中主要以肉质金腰、裸茎金腰、绣毛金腰等为上品。古代以叶入药,现代则以全草入药。古代藏药“亚吉玛”采集加工通常要遵循七道工序,而现代为6-8月份采集全草,除去苦叶,进行阴干或晾干。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绿打。通过对藏药“亚吉玛”的系统考证,从临床用药经验、安全有效的角度考虑,建议经典名方达斯玛保等开发时应选用近代以来的主流品种裸金腰子(Chrysosplenium nudicaule Bunge)的干燥全草,并要进行绿打。
Select
红曲治疗糖尿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白世龙,赵杰宏,陈丽萍,王娇,韩洁
2024, 20 (4): 180-186.
[摘要]
(
18
)
PDF
(2806KB)(
888
)
可视化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糖尿病的内在机理。方法:通过搜索化源网、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应用Venny、STRING、Metascape、微生信、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去重获得红曲活性成分与“diabetes”相关的潜在靶点488个,GO富集分析功能条目60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20条、20条和20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等通路。分子对接实验证明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与SRC、STAT3和HSP90AA1靶点结合。结论: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SRC、STAT3和HSP90AA1等关键靶点治疗糖尿病,为进一步应用红曲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Select
藏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析
项措卓玛,索朗拉姆,次旦卓玛,才让南加
2023, 19 (9): 83-87.
[摘要]
(
15
)
PDF
(2002KB)(
754
)
可视化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命名、分型、病因、病机、治疗药物的用药规律及特征,为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用药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藏医古籍文献中“疫病”相关内容及整理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诊疗方案,对藏医古籍文献内容进行剖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分别对诊疗方案中的药物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多角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藏医命名、分型、病因、病机、治疗药物的用药规律及特征。结果:文献内容剖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藏医“疫病”侵入肺部的“肺疫查间”相似。按疾病进展情况分为初期成熟疫、中期正盛疫、末期虚疫三型。病因相同“疫病”,病机位于肺部。治疗药物进行数据挖掘后得到44种方药含144味药材,高频单味药为诃子、藏红花、天竺黄、木香、檀香等22味,关联规则中天竺黄-檀香等两味药对8组,藏红花-檀香、天竺黄,檀香-天竺黄、藏红花等三味药对5组;聚类分析得到6个不同的药物组合。结论:通过藏医古籍文献内容剖析及数据挖掘,为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和新思路,也为更好地指导藏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数据支撑。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张炜崧,王汉,孙鹏,桑子淇,刘玉茹,叶桐,刘铁军
2023, 19 (10): 189-196.
[摘要]
(
6
)
PDF
(3252KB)(
630
)
可视化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Liver failure)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肝衰竭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_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金匮肾气丸的活性成分82个,靶点871个;肝衰竭相关的疾病靶点547个,与金匮肾气丸的交集靶点共有76个;通过“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IL-6、VEGFA、JUN、MMP9、EGFR、MTOR等20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465个,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的调节、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活化T细胞增殖、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138条,其中与炎症与免疫相关通路有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与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等;以及与其他机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肝细胞癌、癌症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途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发挥治疗肝衰竭的作用。结论:金匮肾气丸可能通过炎症与免疫、细胞增殖与凋亡、病毒感染及其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起到对肝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该研究初步预测了金匮肾气丸抗肝衰竭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金匮肾气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熊卫标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陈佼鸿,熊卫标
2023, 19 (11): 166-169.
[摘要]
(
53
)
PDF
(1643KB)(
621
)
可视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我国仍是患病基数大,进展风险高的人群之一,临床中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更是有逐渐成为最常见类型的趋势。熊卫标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迁延反复与情志、压力有紧密联系,升脾调肝是治疗该病的侧重点与总原则,采用由情志致病理论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加减可获得良好效果。通过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现代研究进展,及补中益气汤的产生、方义进行深入剖析,分析熊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该类型乙肝的理论依据与临床意义,另附典型验案,为慢性乙肝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并藉以传承发扬熊教授的宝贵经验。
Select
中英两国药典收载的中草药信息比较
于金倩,王凯,郭富金,黄璐琦,王晓
2023, 19 (5): 1-12.
[摘要]
(
100
)
PDF
(1804KB)(
613
)
可视化
目前草药的全球化发展势头强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研究2021版《英国药典》中收载草药的信息、中国相同植物来源草药的记录及其在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收录情况,并通过对2021版《英国药典》草药信息的搜集整理,最终确定了247种草药和137种草药产品和草药制剂的名称及来源信息,并通过与我国相关中药的名称及分布进行比对,最终确定102种草药和13种草药产品和草药制剂收载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表明2021版《英国药典》所收载草药与我国中药具有较高的共通性。因此为了促进世界各国草药的互联互通,《英国药典》可作为我国中药进军国际化市场的一个重要参照,为我国中药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意义。
Select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
彭丽琪,姚昆鹏,蔡虎志,张小琴,朱智显,刘越美,陈青扬,陈新宇
2023, 19 (11): 185-194.
[摘要]
(
34
)
PDF
(3242KB)(
587
)
可视化
目的:对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通络化浊丸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借助GeneCards、OMIM、DrugBank、TTD、PharmGkb数据库检索高脂血症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建立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模拟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对100个有效组分、68个潜在靶点的筛选,确定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的6种活性成分(槲皮素、芦荟大黄素、人参皂苷Rh2、丹参酮、山柰酚和隐丹参酮)和10个核心靶点(VEGFA、IL1B、MMP9、EGFR、CCL2、EGF、ICAM1、IL6、SERPINE1、TNF)。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种关键活性成分与10个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均优于内源性配体,说明活性成分对核心靶点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结论:从分子层面阐明通络化浊丸防治高脂血症的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特点,其机制主要包括抗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抑制血管重塑等。
Select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探析:基于中药专利申请
傅启国,陈彬,王玉姣
2024, 20 (6): 6-12.
[摘要]
(
29
)
PDF
(1893KB)(
572
)
可视化
目的:基于中药专利申请及保护现状分析,探讨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的完善策略,强化中药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在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中药专利申请、专利法律状态等数据,分析中药专利申请授权率和专利质量,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检索中药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据,分析中药专利司法案件裁判结果和保护效果。结果:中药专利申请较难满足专利授权要求,存在授权率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中药专利权人维权较难,面临保护案例少、保护效果差的困境。结论:建议从完善中药专利审查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构建中药传统知识综合保护体系等方面优化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
Select
六味地黄丸防治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温晓梨,蔡芳燕,单思,廖永安,刘红宁
2023, 19 (6): 223-226.
[摘要]
(
38
)
PDF
(1788KB)(
565
)
可视化
根据滋阴抗肿瘤相关理论,癌毒为阳毒,滋阴法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查阅2013-2021年近10年的文献,从调控MAPK信号转导通路;协同增效,增强自杀基因治疗效果;增强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等五个方面,总结滋阴补肾经典复方六味地黄丸防治肿瘤的机制,为六味地黄丸防治肿瘤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杜仲防治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应红,黄高阳子,李啟福,高严,李军民
2023, 19 (12): 229-234.
[摘要]
(
18
)
PDF
(1720KB)(
535
)
可视化
关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目前防治骨关节炎(OA)的一大重点,杜仲作为“补肝肾、强筋骨”的代表中药,对于防治OA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杜仲可通过保护软骨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骨关节炎早期软骨下骨骨质流失、改善肥胖等机制来防治OA,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杜仲治疗OA的主要有效成分,揭示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可为杜仲防治OA、研发新型防治OA的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Select
金线莲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任怡菲,沈嘉艳,张晓宇,李贞民,李兆福,解静,谢招虎
2024, 20 (8): 251-255.
[摘要]
(
116
)
PDF
(1850KB)(
532
)
可视化
金线莲是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又称之为金耳环、金线虎头蕉、金丝线等,外观呈小巧金黄色叶片,网状叶脉。金线莲作为一个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而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民间,该研究对金线莲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发现金线莲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甾体类化合物等成分,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金线莲主要药理作用包括抗感染、降血糖、心血管保护、抑瘤、降脂、抗氧化、保肝脏和免疫调节作用等。对金线莲活性成分提取方式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总结,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Select
中药发酵现代研究进展
张子东,白浩东,柯德森
2024, 20 (1): 232-238.
[摘要]
(
90
)
PDF
(2176KB)(
519
)
可视化
中药发酵作为常用的特色炮制技术之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改变原有药性、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结合生物工程的现代中药发酵技术逐渐成为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热点。总结发酵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Select
中医经典名方防治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杨其芬,赵惠亮,渠景连
2024, 20 (6): 229-234.
[摘要]
(
12
)
PDF
(1745KB)(
511
)
可视化
肺纤维化(PF)是一种世界性、难治性纤维化疾病,诱发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其特征是肺实质慢性、进行性形成瘢痕,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性衰退。中医经典名方是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目前已成为治疗PF的替代疗法之一。通过整理PF相关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文献,发现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医经典名方可通过降低肺系数、增强抗炎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调节MMP-9/TIMP-1平衡、抑制内皮间质转化、降低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提高自噬水平、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趋化因子表达、维持Th1/Th2平衡等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Select
德国植物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格日勒,元文君,付微,李丽萍,周静
2024, 20 (4): 1-5.
[摘要]
(
84
)
PDF
(2258KB)(
462
)
可视化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使用历史悠久,“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中药走出国门,但当前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发展有限,如何促进我国中药在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发展,这是当前国内中药行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德国是欧洲植物药大国,其在科研、生产、销售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因此,系统分析德国植物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注册申报、销售等,并结合我国中药发展现状,提出推动我国中药国际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药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药国际化发展。
Select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全草类中药来源信息探究
梁威,张忠伟,梁继业
2024, 20 (4): 169-173.
[摘要]
(
29
)
PDF
(2065KB)(
452
)
可视化
目的:探究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全草类中药的来源信息,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全草类中药的归类标准,统计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全草类中药的数量、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等,建立信息数据库深入分析。结果: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42科88种全草类中药,占其收载616种药材和饮片的5.03%。药材数量最多的3科是菊科20种、唇形科13种、蔷薇科4种。有71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均为1种,有17种药材的基原植物数为2种及以上。全草类中药涉及13种药用部位类型,且分别有42种、34种药材以干燥地上部分、干燥全草为药用部位。全草类中药一般以季节、季节及物候期作为采收期,且有18种药材采收期为“夏、秋二季”。有58种全草类中药的干燥方式是晒干,占比高达65.91%。贮藏要求为置干燥处、置阴凉干燥处、置通风干燥处的全草类中药分别有30种、18种、21种。结论:88种全草类中药的药用部位、采收期、干燥方式、贮藏要求等来源信息存在规律性和多样性,还需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记载内容,进一步发掘全草类中药的鉴别规律和研究开发价值。
Select
中医象棋设计、应用前景与策略探讨
王小强,唐红梅,白雪
2023, 19 (5): 13-16.
[摘要]
(
193
)
PDF
(1680KB)(
432
)
可视化
中医文化创意产品是中医思维、知识与文化的独特载体,在设计时也可被赋予与时俱进、引人入胜和融入生活的功能。在象思维指引下,以中国象棋作为创意原型,整合气、阴阳、五行、六气、藏象、经络、玄府以及取象比类、阴阳平衡、正邪交争等中医象思维元素与认知方法,设计出一款名为“中医象棋”的棋类游戏。对比中国象棋诸多价值与发展历史,来推测中医象棋在当今文化、教育、养生、娱乐、竞技等领域所具有的应用前景,并从国家政策、中医教育、创业岗位、文化活动等方面分析此文创产品的事业发展策略,以期促成中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复兴。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通知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亚太传统医药》审稿专家登记表
版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关于疑似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