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花椒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展望
孟杰,彭伟,吴修亿,阳向波,赵重博,张海,王礼均,张萌萌,吴纯洁
2023, 19 (9): 5-9. [摘要] (33) PDF (2263KB)(988)
花椒是中国原产的食药两用特色优势物种,近年来花椒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但也存在花椒的农业种植采摘设施短缺、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和产品形式单一等关键技术难题。为进一步促进花椒产业突破,在客观分析现存难题的基础上,提出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的方向、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等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小花椒、大品种”的花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探析:基于中药专利申请
傅启国,陈彬,王玉姣
2024, 20 (6): 6-12. [摘要] (29) PDF (1893KB)(572)
目的:基于中药专利申请及保护现状分析,探讨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的完善策略,强化中药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在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检索中药专利申请、专利法律状态等数据,分析中药专利申请授权率和专利质量,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中检索中药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数据,分析中药专利司法案件裁判结果和保护效果。结果:中药专利申请较难满足专利授权要求,存在授权率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中药专利权人维权较难,面临保护案例少、保护效果差的困境。结论:建议从完善中药专利审查制度和创新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多种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构建中药传统知识综合保护体系等方面优化中药传统知识保护机制
赤芍治疗肝纤维化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
安祯祥,张安邦,何远利,黄丹,王敏,唐东昕,王芳
2021, 17 (11): 132-139. [摘要] (101) PDF (2608KB)(1192)
目的:探讨赤芍治疗肝纤维化(HF)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中检索赤芍活性成分,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化合物,收集赤芍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靶标,借助Uniprot数据库査询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查询HF相关靶点。将赤芍的疾病靶点基因与HF的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赤芍治疗HF的靶点基因,交集所得的基因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赤芍有效成分治疗HF靶点网络。将交集得到的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R语言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赤芍活性成分29个,与疾病靶点相关的有效成分12个,共获得靶标41个,与HF疾病相关的共同靶点33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显示IL6、VEGFA、ESR1、FOS、CASP3、RELA、AR、CYCS、CASP8、PGR、CASP9、HIF1A、CCNB1等基因处于核心地位。GO功能分析显示赤芍治疗肝纤维化主要影响核受体活性、DNA转录、复制,细胞生长、凋亡功能活动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赤芍治疗肝纤维化密切程度高的信号通路有细胞凋亡、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论:赤芍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标、多通路治疗HF,网络药理学可有效预测赤芍治疗HF的作用靶标及机制。
红曲治疗糖尿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白世龙,赵杰宏,陈丽萍,王娇,韩洁
2024, 20 (4): 180-186. [摘要] (18) PDF (2806KB)(888)
目的:探讨红曲治疗糖尿病的内在机理。方法:通过搜索化源网、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应用Venny、STRING、Metascape、微生信、Cytoscape 3.7.2和AutoDock软件,开展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实验研究。结果:通过筛选去重获得红曲活性成分与“diabetes”相关的潜在靶点488个,GO富集分析功能条目60条,其中涉及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的条目分别为20条、20条和20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数和显著性均较高的是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凋亡等通路。分子对接实验证明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与SRC、STAT3和HSP90AA1靶点结合。结论:红曲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SRC、STAT3和HSP90AA1等关键靶点治疗糖尿病,为进一步应用红曲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麻杏石甘汤调控FoxO信号通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作用机制探析:基于多数据库联合
翟倩雯,郭玥,安黎
2024, 20 (12): 126-132. [摘要] (75) PDF (2764KB)(275)
目的:明确叉头框蛋白O(FoxO)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究麻杏石甘汤是否通过调控FoxO信号通路治疗RSV感染疾病。方法:从基因数据存储的公共平台获得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EGs)微阵列数据集GSE6802、GSE3397;通过STRING网站联合Cytoscape可视化分析构建DEGs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根据蛋白质关联度筛选核心DEGs;通过DAVID数据平台进行核心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验证麻杏石甘汤干预对RSV感染后BEAS-2B细胞FoxO信号通路及相关核心DEGs的影响。结果:基于微阵列数据库联合PPI网络筛选出60个核心DEGs, KEGG分析显示FoxO信号通路差异性最为显著,富集该通路的核心DEGs:PLK3、ATG8、Gadd45A、Gadd45B和Bcl-6的生物学功能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应答和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能够抑制RSV感染BEAS-2B细胞FoxO亚型FoxO1、FoxO3、FoxO4、FoxO6转录水平,伴随富集于该通路的Bcl-6、ATG8、Gadd45A、PLK3、SGK1表达下调。结论:BEAS-2B细胞内FoxO信号激活可能是RSV感染致病的关键病机,而麻杏石甘汤能够通过靶向FoxO信号治疗RSV感染疾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张炜崧,王汉,孙鹏,桑子淇,刘玉茹,叶桐,刘铁军
2023, 19 (10): 189-196. [摘要] (6) PDF (3252KB)(63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肝衰竭(Liver failure)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金匮肾气丸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肝衰竭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_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金匮肾气丸的活性成分82个,靶点871个;肝衰竭相关的疾病靶点547个,与金匮肾气丸的交集靶点共有76个;通过“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IL-6、VEGFA、JUN、MMP9、EGFR、MTOR等20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465个,主要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的调节、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活化T细胞增殖、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138条,其中与炎症与免疫相关通路有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与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等;以及与其他机制相关信号通路包括肝细胞癌、癌症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途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发挥治疗肝衰竭的作用。结论:金匮肾气丸可能通过炎症与免疫、细胞增殖与凋亡、病毒感染及其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起到对肝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该研究初步预测了金匮肾气丸抗肝衰竭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金匮肾气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
祝佳佳,许海柱
2023, 19 (10): 173-182. [摘要] (18) PDF (5402KB)(128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SymMap、ETCM等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理金安肺汤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分析理金安肺汤治疗肺小结节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将关键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根据富集结果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采用MOE 2019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理金安肺汤中有活性成分102个,与疾病交集靶点共有316个,利用拓扑学分析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20个,主要活性成分19个。其中槲皮素、紫杉醇、花生四烯酸是主要活性成分,并作用于GAPDH、AKT1、VEGFA、TNF、TP53、JUN、EGF等关键靶点。KEGG分析发现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20个显著相关通路上,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显著相关生物过程。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理金安肺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法对肺小结节发挥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开展基础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作用机制
杨金玉,王凤飞,陆文洪,李帅军
2021, 17 (10): 144-149. [摘要] (60) PDF (2412KB)(97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及UniPor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STC的靶点基因,并筛选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与STC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预测其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16个,作用靶点172个,获得STC靶点1 824个,黄芪与STC的共同靶点有113个。PPI分析得到Dgree值较大的17个靶点,说明可能是黄芪治疗STC的关键靶点。KEGG分析得到84条通路,包括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这说明黄芪中槲皮素等16个活性成分主要通过AKT1、TP53、IL6、VEGFA、CASP3、MAPK8等113个作用靶点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84条通路发挥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结论:黄芪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促进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药理作用干预STC,为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龙葵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梅灏,乔萍,杨英姿
2023, 19 (2): 175-180. [摘要] (69) PDF (2910KB)(70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半枝莲-龙葵药对治疗结直肠癌(CR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筛选出半枝莲-龙葵有效成分并预测靶点;运用GeneCards检索出CRC相关靶点;通过STRING建立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的PPI网络模型,运用Metascape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得到药物有效成分33种、靶点230个,CRC靶点1 341个,半枝莲-龙葵治疗CRC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芩素,作用的核心靶点为PTGS2、AKT1、HSP90AB1、PTGS1、BCL2,主要参与的生物学通路为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半枝莲-龙葵的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可能作用于PTGS2、AKT1、HSP90AB1、PTGS1、BCL2等靶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CRC的作用。
瑶浴的研究进展
李金洲; 陈勇; 谢臻; 陈子隽; 魏江存; 阙祖亮;
2018, 14 (7): 23-25. [摘要] (280) PDF (1514KB)(1585)
瑶族的药浴,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芬兰的桑拿、土耳其的蒸汽浴合称为世界三大沐浴文化,享誉全球。从瑶医理论出发,探究瑶浴在防病治病方面的突出疗效,综合瑶浴产品的研究进展,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瑶浴发展的道路。
中医经典名方防治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杨其芬,赵惠亮,渠景连
2024, 20 (6): 229-234. [摘要] (12) PDF (1745KB)(511)
肺纤维化(PF)是一种世界性、难治性纤维化疾病,诱发因素多,发病机制复杂,其特征是肺实质慢性、进行性形成瘢痕,造成肺功能不可逆性衰退。中医经典名方是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目前已成为治疗PF的替代疗法之一。通过整理PF相关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文献,发现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医经典名方可通过降低肺系数、增强抗炎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调节MMP-9/TIMP-1平衡、抑制内皮间质转化、降低促纤维化因子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提高自噬水平、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趋化因子表达、维持Th1/Th2平衡等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植物甾醇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梁海峰,宋敏,文皓楠,陈明杏,张荣伟
2025, 21 (2): 252-256. [摘要] (45) PDF (1837KB)(249)
骨质疏松症(OP)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引起骨骼微结构变化,脆性骨折风险增加,且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特点的一类疾病。近年来发现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植物甾醇具有抗骨质疏松症、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综述植物甾醇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以及调控相关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OP提供新的策略。
中药发酵现代研究进展
张子东,白浩东,柯德森
2024, 20 (1): 232-238. [摘要] (90) PDF (2176KB)(519)
中药发酵作为常用的特色炮制技术之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改变原有药性、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结合生物工程的现代中药发酵技术逐渐成为中药制药技术研究的热点。总结发酵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WHO两版中医药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比较研究
龚倩倩,蒋辰雪
2025, 21 (3): 1-6. [摘要] (94) PDF (1773KB)(159)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7年、2022年先后发布了《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两个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国际标准。研究发现,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在编写目的、目标受众、参与专家、术语选择、内容编排、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与方法等方面作出了调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中医药标准化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二是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三是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不仅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中医药术语的英译,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也需要在英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中医药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哲学智慧。
GC-MS同时测定藏药贝嘎4种基原药材的挥发油成分
才绒草,陈静,任刚,支张,色珍,顿珠
2022, 18 (10): 61-68. [摘要] (62) PDF (2629KB)(572)
目的:对藏药贝嘎不同基原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质联用技术对藏药贝嘎不同基原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作为藏药贝嘎入药的乳香、琥珀、娑罗树树脂、白芸香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2%、1.5%、1.8%、1.2%;乳香挥发油中共分析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琥珀挥发油中共分析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娑罗树树脂挥发油中共分析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白芸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检测出4个共有成分,分别为芥酸酰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棕榈酸,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结论:作为藏药贝嘎入药的乳香、琥珀、娑罗树树脂、白芸香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共有成分较少。该研究为藏药贝嘎的品种整理和临床科学选药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罗春花,莫斯锐,黄杰连,关水清
2023, 19 (9): 229-234. [摘要] (33) PDF (2311KB)(923)
陈皮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压、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目前陈皮产品主要有药品制剂、美容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存在一定的开发价值。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综述,为今后陈皮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杜仲防治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应红,黄高阳子,李啟福,高严,李军民
2023, 19 (12): 229-234. [摘要] (18) PDF (1720KB)(535)
关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目前防治骨关节炎(OA)的一大重点,杜仲作为“补肝肾、强筋骨”的代表中药,对于防治OA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杜仲可通过保护软骨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骨关节炎早期软骨下骨骨质流失、改善肥胖等机制来防治OA,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研究杜仲治疗OA的主要有效成分,揭示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可为杜仲防治OA、研发新型防治OA的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概述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癌变
邹孟龙,黄晓燕,宁芯,陈雅璐
2020, 16 (12): 198-201. [摘要] (144) PDF (1621KB)(76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肠上皮细胞更新,有利于修复肠道黏膜。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虽促进上皮细胞增加,但却抑制钙黏蛋白的表达,导致黏膜机械屏障功能受损。这一过程不仅导致溃疡性结肠炎难以治愈,而且为其发生相关性癌变提供了基础。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癌变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中药防治效果。
中医推拿功法术语英译现状、原则与方法
蓝涵皙,周恩
2024, 20 (1): 199-203. [摘要] (13) PDF (2472KB)(413)
推拿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对外交流增多,推拿也逐渐走入中外交流舞台。推拿术语主要包括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其中,功法术语的起源发展与传统武术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推拿功法术语英译的现状,结合中医术语与武术术语的词汇特征,提出推拿功法术语翻译原则及英译方法,以期有效地再现功法术语的深层文化意义,为中医推拿术语的英译标准化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傣医经方“雅解沙把(百解胶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
熊竞争,张天武,陈清华,廖承成,郭文龙,李海林,陈蓉
2024, 20 (12): 132-141. [摘要] (98) PDF (3093KB)(16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傣医经方“雅解沙把(百解胶囊)”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结合TCMSP、PubChem、SwissADME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雅解沙把防治湿疹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对多个疾病数据库检索获取湿疹相关靶点。将疾病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及富集分析,结合KEGG富集结果,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acpe 3.9.1构建相关网络图及PPI互作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与PyMOL软件对活性成分与PPI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可视化。结果:雅解沙把活性成分巴马汀、小檗碱可能以STAT3、MMP9、MTOR、ICAM1等34个核心靶点,通过调控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趋化因子以及JAK/STAT、钙离子、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等信号通路干预湿疹。分子对接表明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结合活性均佳。结论:雅解沙把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调节免疫、抗炎、抗过敏、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以及调节糖、脂代谢等途径解除热毒、食物毒治疗湿疹。